「傅承烈」: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1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image:傅承.jpg|right|200px|thumb|{{image:傅承烈.jpg}}]]
[[image:傅承烈_1958.jpg|right|230px|thumb|right|傅承烈(1906—1979),本名 Père Jean de Laffe,政大法語教師。影像時間:約1958年。出處:政治大學第19屆紀念冊(政大圖書館典藏)。]]
傅承烈(法語:Père Jean de Laffe S.J.,1906年6月23日—1979年5月23日),法國中部Poitiers人,是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兄弟姊妹共有三人當神父。在臺灣生活二十多,除會神職工作外也教導眾多學生法語,協助留法學生辦理赴法簽證、擔任法國留華學生保證人
傅承烈(1906—1979),法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語文學者。1955受聘本校西洋語文學系講授法語課程。1972年退休,1979年辭世
==生平==
==生平==
少時立志從軍,中學畢業後原想考Saint-Cyr軍校,後突然改變,決定進修道院成為神職人員
 
1924年11月7日進法國北部Beaumont-sur-Oise初修院,結業後服兵役一年。
傅承烈,1906年6月23日生於法國中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7%93%A6%E6%8D%B7 普瓦捷]省(Poitiers, France),原名 Père Jean de Laffe,家中兄弟共有三人擔任神職。
1933年10月13日奉派來上海傳教,學習中文
 
1938年6月4日晉升神父,天主教耶穌會會士(Société des Jésuïtes,簡稱S.J.),從初修院至成為神職人員共歷時14年。
少時立志從軍,本擬在中學畢業後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8%A5%BF%E5%B0%94%E5%86%9B%E6%A0%A1 聖西門軍校](Saint-Cyr)轉入修道院成為神職人員。1924年進法國北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3%A6%E5%85%B9%E6%B2%B3%E7%95%94%E5%8D%9A%E8%92%99 Beaumont-sur-Oise]初修院,結業後服兵役一年<ref name=":0">[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files/201909/4e214202-2357-4315-a23a-9e909a4f8b38.pdf 林志鴻,2000年,〈懷念兩位法國長者友人:傅承烈神父及葉維祺領事〉,《巴黎視野 PARISCOPE》第10期,頁29-32。]</ref>
1940年至1951年在上海震旦大學(天主教耶穌會所創辦)教授哲學及法文兼該校運動組長及童軍團牧師。
 
雖忙於教學,但仍未疏傳工作。
1933奉派至中國傳教,先在上海學習中文。1938年6月4日晉升神父,成為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從初修院至成為神職人員共歷時14年。從1940年至1951年間,都耶穌會創辦的上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C%87%E6%97%A6%E5%A4%A7%E5%AD%A6 震旦大學]講授哲學及法文課程,同時該校運動組長及童軍團牧師。教學兼辦校務之餘同時致力於傳工作。
1951年12月17日突遭共囚禁上海,也是第一位被捕的耶穌會
 
1953年2月2日經過共計14個月的牢獄生活驅逐出境抵達香港,隨即回法國巴黎教區工作兩年
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守臺灣之後,仍留在上海傳教。1951年12月間突遭逮捕,囚禁上海監獄成為第一位被捕的耶穌會,此後歷經14個月的牢獄生活,於1953年2月獲釋,並遭驅逐出境,隨即經香港返回法國,此後兩年在巴黎教區工作。
1955年夏天重返遠東地區,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Le Centre Culturel de l’Aurore),即震旦西、英、德、日語班,教授法文為主,以及震旦大學校友會。,亦受聘於國立政治大學法文專任教授,任教17、天主教輔仁大學法文教授,任教6年並兼軍法學校法文教授。
 
1962年至1964年任蔣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1955年夏天傅承烈重返遠東,1956年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Le Centre Culturel de l’Aurore),先以教授文為主,後擴至西、英、德、日等國言,讓一般民眾也有機會學習法文。同時也在臺北復辦震旦大學校友會。
1978年5月23日由於一從事工作,為中國作育英才子不少擔任政府要職,而在中兩國1964年斷交,曾處奔走演講,為我仗義執言,其後協助我留法學辦理赴法簽證一生為中國服務促進中法兩國人民之認識與了解貢獻良多、致力促進中法文化交流,因此特依內政獎章規則之規定,頒贈內政一等三級獎章一座和獎章證書
 
1979年5月23日罹癌病逝臺中,享年73歲,安葬彰化靜山耶穌會墓園。
前一[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國立政治大學]在復校,次年創辦西洋語言學系,校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A4%A7%E9%BD%8A 陳大齊]聘請傅承烈專任該系法文課程,自1955年開始受聘至1972年退休,專任政大時間長達17。期間也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C%94%E4%BB%81%E5%A4%A7%E5%AD%B8 輔仁大學]和軍法學校兼任法文教席。1962年至1964年間更一度擔[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E%8B%E7%BE%8E%E9%BD%A1 宋美齡]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ref name=":1">[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search/eyJxdWVyeSI6W3siZmllbGQiOiJfYWxsIiwidmFsdWUiOiLlgoXmib*ng4gifV0sImRvbWNvbmYiOnsicXVlcnlfaGlzdG9yeV9jb250ZW50IjoiYmxvY2siLCJwb3N0X3F1ZXJ5X2NvbnRlbnQiOiJibG9jayIsImZhY2V0c2J5Ijoiem9uZ19uYW1lIn19 〈傅承烈〉,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編號:129-170000-3221。]</ref>
 
此後長住臺灣活二十多年,除但任會神職工作也繼續教授法語,他熱心助人曾多次協助留法生赴法深造辦理簽證、以及擔任法國留華學生的保證人。
 
1964法國對臺斷交期間傅承烈處奔走演講,為我國處境仗義執言,其後[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85%A7%E6%94%BF%E9%83%A8 內政部]認定傅承烈一在華從事教育工作作育英才無數,促進致力促進中法文化交流,著有貢獻,因此在1978年5月間頒贈內政一等三級獎章<ref name=":2">〈法籍神父 Jean de Leffe(傅承烈)獲頒內政獎章〉,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編號:020-040807-0017。</ref>
 
1979年5月23日病逝臺中,享年73歲,身後安葬彰化[http://manresa.epizy.com/ 靜山耶穌會墓園]


==著作==
==著作==
第23行: 第30行: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 年 !! 月 !! 日 !!
! 年!! 大事
|-
|-
| 1906 || 6 || 23 || 生於法國中部
| 1906 || 生於法國中部普瓦捷省
|-
|-
| 1923 || 6 || || 高中會考及格,主修希臘、拉丁語文
| 1923 || 高中會考及格,主修希臘、拉丁語文
|-
|-
| 1924 || 11 || 7 || 進法國北部 Beaumont-sur-Oise 初
| 1924 || 進法國北部 Beaumont-sur-Oise 初開始修道。
|-
|-
| 1933 || 10 || 13 || 上海傳教
| 1933 || 上海傳教
|-
|-
| 1938 || 6 || 4 || 晉升神父
| 1938 || 晉升神父
|-
|-
| 1940 || || || 在上海震旦大學教授哲學和法文,兼職童軍團牧師、體育主任
| 1940 || 在上海震旦大學教授哲學和法文,兼職童軍團牧師、體育主任
|-
|-
| 1951 || 12 || 17 || 遭囚禁於上海十四個月,耶穌會第一位被
| 1951 || 遭逮捕成為耶穌會第一位被囚禁傳道,上海獄中度過十四個月。
|-
|-
| 1953 || 2 || 2 || 被驅逐出境抵達香港,回巴黎教區工作
| 1953 || 被中共驅逐出境抵達香港,回巴黎教區工作
|-
|-
| 1955 || || || 重返台灣,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
| 1955 || 重返遠東,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傳授各種外語。
|-
|-
| 1955 || || || 國立政治大學法文專任教授
| 1955 || 專任國立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
|-
|-
| 1955 || || || 私立輔仁大學法文教授兼軍法學校法教授
| 1955 || 私立輔仁大學軍法學擔任校法教授
|-
|-
| 1962 || || || 任蔣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 1962 || 任蔣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
|-
| 1978 || 5 || 23 || 獲頒內政一等三級獎章一座和獎章證書
| 1978 || 獲頒內政一等三級獎章
|-
|-
| 1979 || 5 || 23 || 病逝台中
| 1979 || 病逝台中,身後安葬於彰化靜山耶穌會墓園。
|}
|}


==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政大人物]]
[[Category:政大教職員]]
[[Category:語文學者]]
[[Category:西語系]]
[[Category:外語學院]]
[[Category:天主教耶穌會教士]]
[[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時期]]

於 2024年10月1日 (二) 09:32 的最新修訂

傅承烈(1906—1979),本名 Père Jean de Laffe,政大法語教師。影像時間:約1958年。出處:政治大學第19屆紀念冊(政大圖書館典藏)。

傅承烈(1906—1979),法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語文學者。1955年受聘本校西洋語文學系教授,講授法語課程。1972年退休,1979年辭世。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傅承烈,1906年6月23日生於法國中部普瓦捷省(Poitiers, France),原名 Père Jean de Laffe,家中兄弟共有三人擔任神職。

少時立志從軍,本擬在中學畢業後進入聖西門軍校(Saint-Cyr),其後轉入修道院,成為神職人員。1924年進法國北部Beaumont-sur-Oise初修院,結業後服兵役一年[1]

1933年奉派至中國傳教,先在上海學習中文。1938年6月4日晉升神父,成為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從初修院至成為神職人員共歷時14年。從1940年至1951年間,都在耶穌會創辦的上海震旦大學講授哲學及法文課程,同時兼任該校運動組長及童軍團牧師。教學兼辦校務之餘,同時致力於傳教工作。

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守臺灣之後,仍留在上海傳教。1951年12月間突遭中共逮捕,囚禁上海監獄,成為第一位被捕的耶穌會教士,此後歷經14個月的牢獄生活,於1953年2月獲釋,並遭驅逐出境,隨即經香港返回法國,此後兩年在巴黎教區工作。

1955年夏天傅承烈重返遠東,1956年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Le Centre Culturel de l’Aurore),先以教授法文為主,後擴至西、英、德、日等國語言,讓一般民眾也有機會學習法文。同時也在臺北復辦震旦大學校友會。

前一年國立政治大學在復校,次年創辦西洋語言學系,校長陳大齊聘請傅承烈專任該系法文課程,自1955年開始受聘至1972年退休,專任政大時間長達17年。期間也在輔仁大學和軍法學校兼任法文教席。1962年至1964年間更一度擔任蔣宋美齡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2]

此後長住臺灣生活二十多年,除但任教會神職工作外,也繼續教授法語,他熱心助人,曾多次協助留法學生赴法深造辦理簽證、以及擔任法國留華學生的保證人。

1964年法國對臺斷交期間,傅承烈曾四處奔走演講,為我國處境仗義執言,其後內政部認定傅承烈一生在華從事教育工作,作育英才無數,促進致力促進中法文化交流,著有貢獻,因此在1978年5月間頒贈內政一等三級獎章[3]

1979年5月23日病逝臺中,享年73歲,身後安葬彰化靜山耶穌會墓園

著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留有著作【Chrétiens dans la Chine de Mao】,描述他在中共政權下的親身體驗和獄中生活。

軼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大事記[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年度 大事記
1906 生於法國中部普瓦捷省
1923 高中會考及格,主修希臘、拉丁語文
1924 進入法國北部 Beaumont-sur-Oise 初修院開始修道。
1933 赴上海傳教。
1938 晉升神父。
1940 在上海震旦大學教授哲學和法文,兼職童軍團牧師、體育主任。
1951 遭中共逮捕,成為耶穌會第一位被囚禁的傳道士,上海獄中度過十四個月。
1953 被中共驅逐出境抵達香港,返回巴黎教區工作。
1955 重返遠東,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傳授各種外語。
1955 專任國立政治大學西語系法語教授。
1955 私立輔仁大學、軍法學擔任校法語教授。
1962 擔任蔣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1978 獲頒內政一等三級獎章。
1979 病逝台中,身後安葬於彰化靜山耶穌會墓園。

參考資料[編輯 | 編輯原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