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先驅」: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8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政大人 | [[政大人]] | [[早期校務主管]] | [[早期師長]] | [[早期畢業校友]] | [[政大人名錄]] | ||
創校先驅 | 創校先驅是指自1927年至1949年間,參與中央黨務學校、中央政治學校和改制後政治大學創建的各方人士,包括校長、教育長,籌備委員以及校務委員。 | ||
==校長== | ==校長== | ||
*[[蔣中正]](1887-1975) | *[[蔣中正]](1887-1975),字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歷任黨校籌備委員,黨校、政校、幹校校長。本校永久名譽校長。 | ||
*[[顧毓琇]](1902-2002) | *[[顧毓琇]](1902-2002),字一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曾任教育部次長、上海市教育局局長、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中央大學校長、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本校第二任校長。 | ||
*[[楊希震]](1902-1987),字葆初。教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 | *[[楊希震]](1902-1987),字葆初。教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講授心理學,曾任政校訓導長,1949年政大自南京遷廣州、重慶等地期間,曾任代理校長。 | ||
==教育長== | ==教育長== | ||
*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代理秘書長等。於政大前身黨校、政校之校務委員、訓育主任與教育長(1929-1937)。 | ||
* | *陳立夫(1900-2001),名祖燕,字立夫,以字行,陳其美姪,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教育部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代理教育長(1930-1937)、教育長(1937-1938)。 | ||
*[[陳果夫]](1938- | *[[陳果夫]](1892-1951),名祖燾,字果夫。黨政人物,和其弟陳立夫同受蔣中正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1928年黨校初創時擔任總務主任、政校校務委員,及代理教育長(1938-1941)。 | ||
*[[張道藩]](1941- | *[[張道藩]](1897-1968),字衛之,美術教育者、文藝理論家、黨政人物。遷臺後於1952年擔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教育長(1941-1943)。 | ||
*[[程天放]](1943- | *[[程天放]](1899-1967),原名學愉,字佳士。曾任駐德大使、大學校長、徽省教育廳長。遷臺後任教育部長(1950-1954)。曾擔任政校教務主任(1934)、教育長(1943-1946)。 | ||
* | *段錫朋(1896-1948),字書貽,就讀北大時參與五四運動,留學歸國後任教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國民黨中訓會主委。曾任改制後政治大學教育長(1946-1947),1948年辭世。 | ||
* |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47年政校改制為政治大學後擔任校務委員、教育長(未就任)。 | ||
==校務委員 | ==黨校籌備委員<ref name=":1"> 羅家倫,1973年,〈本校的誕生與成長〉,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史料彙編》第一集,臺北:政治大學,頁 29-34。</ref>== | ||
* | *蔣中正(1887-1975),字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歷任黨校籌備委員,黨校、政校、幹校校長。本校永久名譽校長。 | ||
*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代理秘書長等。曾任中央黨務學校籌備委員、校務委員;政校校務委員,並負責訓育工作與教育長。 | ||
* |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留日時參加革命,開國曾任臨時政府秘書長、支持孫中山二次革命、廣州政府。1927年寧漢分裂後擔任立法院院長,曾任黨校籌備委員、校務委員。 | ||
*[[陳果夫]](1938-1951) | *戴傳賢(1891-1949),字季陶。黨政人物。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士,曾任中央常務委員、考試院院長、黨校籌備委員、校務會議常委、幹校校務委員。 | ||
* | *陳果夫(1938-1951),名祖燾,字果夫。黨政人物,和其弟陳立夫同受蔣中正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1928年黨校創辦時,擔任籌備委員及政校校務委員,之後先後擔任總務主任、教育長。 | ||
*[[余井塘]](1896 | *吳倚滄(1886-1927),原名瑩,字雨蒼,曾任廣東北伐軍經理部副部長、直轄警備軍參謀長,國民黨中執委、組織部部長兼中央清党委員會委員等職、1928年黨校創建時曾任籌備委員,任內病故。 | ||
*曾養甫(1898-1969),原名憲浩,字養甫,歷任國民革命軍後方總政治部主任、廣東省建設廳廳長、農礦部常務次長、浙江省建設廳廳長等職。1928年黨校創建時曾任籌備委員。 | |||
*劉蘆隱(1894-1969),同盟會會員、國民黨中央執委、中宣部副部長、部長,以及黨校籌備委員。曾任教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教授。中共建政後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 |||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歷任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1927年黨校創建時任教務副主任、校務委員,1930年擔任政校教務主任兼代教育長,推動黨校改制為政校。 | |||
==政校校務委員<ref name=":2"> 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編委員會,1973年,〈中央政治大學十年紀要〉,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史料彙編》第一集,臺北:政治大學,頁 12-28。</ref>== | |||
*蔣中正(1887-1975),字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歷任黨校籌備委員,黨校、政校、幹校校長。本校永久名譽校長。 |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代理秘書長等。曾任中央黨務學校、中央政治學校校務委員,並分別負責主訓育工作與教育長。 | |||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留日時參加革命,開國曾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長、支持反袁二次革命,並支持孫中山廣州政府。1927年寧漢分裂後擔任立法院院長等職,曾任黨校校務委員。 | |||
*戴傳賢(1891-1949),字季陶。中華民國政治家、國民黨元老。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士,曾任中央常務委員、考試院院長、中央黨務學校校務會常委。 | |||
*[[陳果夫]](1938-1951),名祖燾,字果夫。黨政人物,和其弟陳立夫同受蔣中正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先後任黨校和政校校務委員,1928年黨校初創時擔任總務主任。 | |||
*邵力子(1882-1967),名聞泰,字仲輝,號鳳壽。報人、黨政人物。戰時曾任甘肅、陝西省主席、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政治協商會議國民黨代表、國共和談首席代表。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余井塘]](1896-1985),原名榆,字井塘,以字行。黨校校務委員、政校首任教務主任(1929-1931),創辦《服務月刊》。來臺後任內政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 | |||
*[[吳挹峯]](1888-1971),軍人、黨務人員。1928年起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校務委員暨總務主任。負責行政工作十餘年,自籌備創立以迄擴充發展,皆躬與其役。 | *[[吳挹峯]](1888-1971),軍人、黨務人員。1928年起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校務委員暨總務主任。負責行政工作十餘年,自籌備創立以迄擴充發展,皆躬與其役。 | ||
* |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五四學運領袖。1927年黨校初創時擔任教務副主任,1930年擔任政校代理教育長。歷任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 | ||
* | |||
* | ==抗戰期間政校校務委員== | ||
*[[陳大齊]](1886 |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詩人、報人、書法家、黨政人物。歷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審計院長、監察院院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居正(1876-1951),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同盟會員、報人、黨政人物。西山會議派成員,歷任中華革命黨黨務部長、國民政府司法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孫科(1891-1973),字哲生。孫中山長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曾任廣州市長、中華民國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立法院院長、考試院院長等。 | |||
* | *[[陳大齊]](1886-1983),字百年,心理學者,中國現代心理學先驅,曾任中央政校校務委員、教授,政大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1955-1959)。 | ||
* |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銀行家、富商,與宋子文、蔣介石、孫中山為姻親。辛亥革命山西中路民軍總司令,歷任廣東省財政廳長、國民政府央行總裁、財政部長、行政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周鍾嶽(1876-1955),字生甫,號惺甫、惺庵。詩人、書法家、黨政人物。受蔡鄂任命為雲南督府秘書長,歷任雲南省務委員會常委、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賈景德(1880-1960),字煜如,號韜園。晚清進士,歷任山西省政府警務處處長、太原綏靖公署秘書長、國民政府銓敘部部長,遷臺後曾任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宋子文(1894-1971),Tse-vung Soong,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央行總裁、行政院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最高經濟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廣東省政府主席。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葉楚傖(1887-1946),原名宗源,字卓書。黨政人物、詩人、報人、作家。歷任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祕書長,立法院副院長、中央銀行理事等職。黨校創建時擔任籌備委員。 | ||
*鄒魯(1885-1954),字海濱,報人、教育家。西山會議成員,曾任中山大學首任校長、監察委員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王寵惠(1881-1958),字亮疇,歷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國務總理、國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長、行憲後首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紐永建(1870-1965),字惕生,又字孝直,筆名鐵生。革命黨人、歷任滬軍都督府軍務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國民政府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銓敘部部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歷任國民政府法制局長、教育部長、中央設計局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立法委員、外交部長、遷臺後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朱家驊(1893-1963),字騮先,曾任中山大學教授、教務長,全國經濟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長、交通部長;代理中研院長、浙江省主席、中央調査統計局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張道藩]](1897-1968),字衛之,美術教育者、文藝理論家、黨政人物。1930年代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校務主任、教育長。1952年擔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張道藩]] | *梁寒操(1899-1975),號君猷、均黙,歷任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長、立法委員、立法院秘書長、中宣部長、海外部部長、中廣公司董事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程天放]](1899-1967),原名學愉,曾任駐德大使、大學校長、徽省教育廳長。二度政校教務主任,在職期間曾增設政校研究部與新聞系、遷校南京及改制國立政治大學,來臺後任教育部長(1950-1954)。 | ||
*[[程天放]] | *張群(1889-1990),字岳軍。歷任兵工署長、同濟大學校長(1929年)、上海市長(1929-1932)、湖北省主席、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曾任中央政治學校、中央幹部學校等校校務委員。 | ||
* | *彭學沛(1896-1948),字浩徐,報人、黨政人物。歷任代理內政部長、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交通部常務次長、交通部政務次長、戰時生產局副局長、國民黨中宣部部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俞鴻鈞(1898-1960),財經專家,歷任上海市財政局代理局長、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代理上海市長、四行聯合總處副主席、行政院院長,台灣省政府主席。曾任中央幹部學校校務委員。 | ||
* | *張厲生(1901-1971),原名維新,字興周、少武,歷任第十軍政治部主任、杭州市政府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行政院祕書長兼國家總動員會議祕書長、行憲後的首任內政部部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 | *段錫朋(1896-1948),字書貽,曾任教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曾任江西省黨部執委、教育部政務次長、代理部長、國民黨中訓會主委。曾任幹校校務委員、政校教育長(1946-1947)。 | ||
* | *李培基(1885-1970),字涵礎,同盟會員,辛亥時期關外民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民國時期歷任綏遠省政府主席,河北省、河南省民政廳長、監察委員、銓敘部部長、考試院秘書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
==幹校籌備委員<ref name=":4"> 朱育參,1973年,〈中央幹部學校〉,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史料彙編》第一集,臺北:政治大學,頁 353。</ref> == | |||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47年政校改制為政治大學後擔任校務委員、教育長(未就任)。 | |||
*施季言(1890-1983),名善揚,以字行。東吳大學畢業後留校任行政,抗戰時期軍委會傷兵慰問組、資源委員會等職,幹校第一任總務處長,參與該校創建工作。遷臺後任陽明山管理局首任局長。 | |||
*鄭彥棻(1902-1990),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歷任中山大學法學院長、廣東省政府秘書長、統計長。1943年任幹校籌備委員,戰後任中央黨部副秘書長、立法委員。遷臺後任僑委會委員長、司法行政部長。 | |||
*[[吳兆棠]](1905-1964),字昭讜。籍貫安徽休寧,教育學者,我國童子軍教育發展推手。1943年曾任幹校籌備委員、教授。1955年到校,歷任本校訓導長、教育所所長。省教育廳長。 | |||
==幹校校務委員<ref name=":5"> 朱育參,1973年,同前註,頁 359。</ref>== | |||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曾任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教育長。1947年政治大學校務委員、教育長(未就任)。 | |||
*陳誠(1898-1965),字辭修,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參與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參與江西剿共和淞滬戰役;歷任台灣省主席、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曾任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陳立夫(1900-2001),名祖燕,字立夫,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教育部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代理教育長(1930-1937)、教育長(1937-1938)、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吳鐵城(1888-1953),早年參加革命,曾任江西軍政府總參議、廣州大元帥府參軍、廣州軍政府工人部長、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李惟果(1903-1992),侍從室組長、三青團中央幹事會常務幹事、國民政府外交部總務司司長、遠征軍總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部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翁文灝內閣行政院秘書長。 | |||
*陳布雷(1890-1948),原名陳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報人、作家。蔣中正文膽,任教育部政務次長、侍從室第二處主任、國民政府委員。曾任政校校務委員、1944年曾任幹校校務委員。 | |||
*戴傳賢(1891-1949),字季陶。中華民國政治家、國民黨元老。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士,曾任中央常務委員、考試院院長、黨校籌備委員、校務會議常委、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蔣夢麟(1886-1964),字兆賢,教育家、作家。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北京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長;戰後出任行政院秘書長、農復會主委。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段錫朋(1896-1948),字書貽,曾任教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曾任江西省黨部執委、教育部政務次長、代理部長、國民黨中訓會主委。曾任幹校校務委員、政校教育長(1946-1947)。 | |||
*梅貽琦(1889-1962),字月涵,曾任教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歷任教育部部長(1948-1948)、清華大學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朱經農(1887-1951),名有町,同盟會員,任滬江大學國文系主任、上海市教育局長、教育部常務次長、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光華大學校長等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
*胡宗南(1896-1962),原名琴齋,字壽山,黃埔一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團長、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任幹校校務委員。 | |||
*康澤(1904-1967),字代賓,號兆民,黃埔三期,參與創建復興社。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廳長、別動總隊總隊長。國共內戰襄樊戰役被俘。曾任幹校校務委員。 | |||
== | ==參考資料== | ||
於 2024年10月6日 (日) 08:30 的最新修訂
政大人 | 早期校務主管 | 早期師長 | 早期畢業校友 | 政大人名錄
創校先驅是指自1927年至1949年間,參與中央黨務學校、中央政治學校和改制後政治大學創建的各方人士,包括校長、教育長,籌備委員以及校務委員。
校長[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蔣中正(1887-1975),字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歷任黨校籌備委員,黨校、政校、幹校校長。本校永久名譽校長。
- 顧毓琇(1902-2002),字一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曾任教育部次長、上海市教育局局長、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中央大學校長、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本校第二任校長。
- 楊希震(1902-1987),字葆初。教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講授心理學,曾任政校訓導長,1949年政大自南京遷廣州、重慶等地期間,曾任代理校長。
教育長[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代理秘書長等。於政大前身黨校、政校之校務委員、訓育主任與教育長(1929-1937)。
- 陳立夫(1900-2001),名祖燕,字立夫,以字行,陳其美姪,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教育部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代理教育長(1930-1937)、教育長(1937-1938)。
- 陳果夫(1892-1951),名祖燾,字果夫。黨政人物,和其弟陳立夫同受蔣中正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1928年黨校初創時擔任總務主任、政校校務委員,及代理教育長(1938-1941)。
- 張道藩(1897-1968),字衛之,美術教育者、文藝理論家、黨政人物。遷臺後於1952年擔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教育長(1941-1943)。
- 程天放(1899-1967),原名學愉,字佳士。曾任駐德大使、大學校長、徽省教育廳長。遷臺後任教育部長(1950-1954)。曾擔任政校教務主任(1934)、教育長(1943-1946)。
- 段錫朋(1896-1948),字書貽,就讀北大時參與五四運動,留學歸國後任教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國民黨中訓會主委。曾任改制後政治大學教育長(1946-1947),1948年辭世。
-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47年政校改制為政治大學後擔任校務委員、教育長(未就任)。
黨校籌備委員[1][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蔣中正(1887-1975),字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歷任黨校籌備委員,黨校、政校、幹校校長。本校永久名譽校長。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代理秘書長等。曾任中央黨務學校籌備委員、校務委員;政校校務委員,並負責訓育工作與教育長。
-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留日時參加革命,開國曾任臨時政府秘書長、支持孫中山二次革命、廣州政府。1927年寧漢分裂後擔任立法院院長,曾任黨校籌備委員、校務委員。
- 戴傳賢(1891-1949),字季陶。黨政人物。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士,曾任中央常務委員、考試院院長、黨校籌備委員、校務會議常委、幹校校務委員。
- 陳果夫(1938-1951),名祖燾,字果夫。黨政人物,和其弟陳立夫同受蔣中正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1928年黨校創辦時,擔任籌備委員及政校校務委員,之後先後擔任總務主任、教育長。
- 吳倚滄(1886-1927),原名瑩,字雨蒼,曾任廣東北伐軍經理部副部長、直轄警備軍參謀長,國民黨中執委、組織部部長兼中央清党委員會委員等職、1928年黨校創建時曾任籌備委員,任內病故。
- 曾養甫(1898-1969),原名憲浩,字養甫,歷任國民革命軍後方總政治部主任、廣東省建設廳廳長、農礦部常務次長、浙江省建設廳廳長等職。1928年黨校創建時曾任籌備委員。
- 劉蘆隱(1894-1969),同盟會會員、國民黨中央執委、中宣部副部長、部長,以及黨校籌備委員。曾任教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教授。中共建政後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歷任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1927年黨校創建時任教務副主任、校務委員,1930年擔任政校教務主任兼代教育長,推動黨校改制為政校。
政校校務委員[2][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蔣中正(1887-1975),字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歷任黨校籌備委員,黨校、政校、幹校校長。本校永久名譽校長。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代理秘書長等。曾任中央黨務學校、中央政治學校校務委員,並分別負責主訓育工作與教育長。
-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留日時參加革命,開國曾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長、支持反袁二次革命,並支持孫中山廣州政府。1927年寧漢分裂後擔任立法院院長等職,曾任黨校校務委員。
- 戴傳賢(1891-1949),字季陶。中華民國政治家、國民黨元老。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士,曾任中央常務委員、考試院院長、中央黨務學校校務會常委。
- 陳果夫(1938-1951),名祖燾,字果夫。黨政人物,和其弟陳立夫同受蔣中正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先後任黨校和政校校務委員,1928年黨校初創時擔任總務主任。
- 邵力子(1882-1967),名聞泰,字仲輝,號鳳壽。報人、黨政人物。戰時曾任甘肅、陝西省主席、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政治協商會議國民黨代表、國共和談首席代表。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余井塘(1896-1985),原名榆,字井塘,以字行。黨校校務委員、政校首任教務主任(1929-1931),創辦《服務月刊》。來臺後任內政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
- 吳挹峯(1888-1971),軍人、黨務人員。1928年起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校務委員暨總務主任。負責行政工作十餘年,自籌備創立以迄擴充發展,皆躬與其役。
-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五四學運領袖。1927年黨校初創時擔任教務副主任,1930年擔任政校代理教育長。歷任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
抗戰期間政校校務委員[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詩人、報人、書法家、黨政人物。歷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審計院長、監察院院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居正(1876-1951),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同盟會員、報人、黨政人物。西山會議派成員,歷任中華革命黨黨務部長、國民政府司法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孫科(1891-1973),字哲生。孫中山長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曾任廣州市長、中華民國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立法院院長、考試院院長等。
- 陳大齊(1886-1983),字百年,心理學者,中國現代心理學先驅,曾任中央政校校務委員、教授,政大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1955-1959)。
-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銀行家、富商,與宋子文、蔣介石、孫中山為姻親。辛亥革命山西中路民軍總司令,歷任廣東省財政廳長、國民政府央行總裁、財政部長、行政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周鍾嶽(1876-1955),字生甫,號惺甫、惺庵。詩人、書法家、黨政人物。受蔡鄂任命為雲南督府秘書長,歷任雲南省務委員會常委、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賈景德(1880-1960),字煜如,號韜園。晚清進士,歷任山西省政府警務處處長、太原綏靖公署秘書長、國民政府銓敘部部長,遷臺後曾任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宋子文(1894-1971),Tse-vung Soong,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央行總裁、行政院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最高經濟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廣東省政府主席。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葉楚傖(1887-1946),原名宗源,字卓書。黨政人物、詩人、報人、作家。歷任國民政府委員、中央黨部祕書長,立法院副院長、中央銀行理事等職。黨校創建時擔任籌備委員。
- 鄒魯(1885-1954),字海濱,報人、教育家。西山會議成員,曾任中山大學首任校長、監察委員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王寵惠(1881-1958),字亮疇,歷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國務總理、國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長、行憲後首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紐永建(1870-1965),字惕生,又字孝直,筆名鐵生。革命黨人、歷任滬軍都督府軍務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國民政府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銓敘部部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歷任國民政府法制局長、教育部長、中央設計局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立法委員、外交部長、遷臺後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朱家驊(1893-1963),字騮先,曾任中山大學教授、教務長,全國經濟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長、交通部長;代理中研院長、浙江省主席、中央調査統計局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張道藩(1897-1968),字衛之,美術教育者、文藝理論家、黨政人物。1930年代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校務主任、教育長。1952年擔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梁寒操(1899-1975),號君猷、均黙,歷任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長、立法委員、立法院秘書長、中宣部長、海外部部長、中廣公司董事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程天放(1899-1967),原名學愉,曾任駐德大使、大學校長、徽省教育廳長。二度政校教務主任,在職期間曾增設政校研究部與新聞系、遷校南京及改制國立政治大學,來臺後任教育部長(1950-1954)。
- 張群(1889-1990),字岳軍。歷任兵工署長、同濟大學校長(1929年)、上海市長(1929-1932)、湖北省主席、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曾任中央政治學校、中央幹部學校等校校務委員。
- 彭學沛(1896-1948),字浩徐,報人、黨政人物。歷任代理內政部長、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交通部常務次長、交通部政務次長、戰時生產局副局長、國民黨中宣部部長等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俞鴻鈞(1898-1960),財經專家,歷任上海市財政局代理局長、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代理上海市長、四行聯合總處副主席、行政院院長,台灣省政府主席。曾任中央幹部學校校務委員。
- 張厲生(1901-1971),原名維新,字興周、少武,歷任第十軍政治部主任、杭州市政府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行政院祕書長兼國家總動員會議祕書長、行憲後的首任內政部部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 段錫朋(1896-1948),字書貽,曾任教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曾任江西省黨部執委、教育部政務次長、代理部長、國民黨中訓會主委。曾任幹校校務委員、政校教育長(1946-1947)。
- 李培基(1885-1970),字涵礎,同盟會員,辛亥時期關外民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民國時期歷任綏遠省政府主席,河北省、河南省民政廳長、監察委員、銓敘部部長、考試院秘書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
幹校籌備委員[3][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47年政校改制為政治大學後擔任校務委員、教育長(未就任)。
- 施季言(1890-1983),名善揚,以字行。東吳大學畢業後留校任行政,抗戰時期軍委會傷兵慰問組、資源委員會等職,幹校第一任總務處長,參與該校創建工作。遷臺後任陽明山管理局首任局長。
- 鄭彥棻(1902-1990),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歷任中山大學法學院長、廣東省政府秘書長、統計長。1943年任幹校籌備委員,戰後任中央黨部副秘書長、立法委員。遷臺後任僑委會委員長、司法行政部長。
- 吳兆棠(1905-1964),字昭讜。籍貫安徽休寧,教育學者,我國童子軍教育發展推手。1943年曾任幹校籌備委員、教授。1955年到校,歷任本校訓導長、教育所所長。省教育廳長。
幹校校務委員[4][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曾任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教育長。1947年政治大學校務委員、教育長(未就任)。
- 陳誠(1898-1965),字辭修,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參與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參與江西剿共和淞滬戰役;歷任台灣省主席、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曾任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陳立夫(1900-2001),名祖燕,字立夫,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教育部長、曾任政校校務委員、代理教育長(1930-1937)、教育長(1937-1938)、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吳鐵城(1888-1953),早年參加革命,曾任江西軍政府總參議、廣州大元帥府參軍、廣州軍政府工人部長、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李惟果(1903-1992),侍從室組長、三青團中央幹事會常務幹事、國民政府外交部總務司司長、遠征軍總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部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翁文灝內閣行政院秘書長。
- 陳布雷(1890-1948),原名陳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報人、作家。蔣中正文膽,任教育部政務次長、侍從室第二處主任、國民政府委員。曾任政校校務委員、1944年曾任幹校校務委員。
- 戴傳賢(1891-1949),字季陶。中華民國政治家、國民黨元老。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士,曾任中央常務委員、考試院院長、黨校籌備委員、校務會議常委、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蔣夢麟(1886-1964),字兆賢,教育家、作家。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北京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長;戰後出任行政院秘書長、農復會主委。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段錫朋(1896-1948),字書貽,曾任教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曾任江西省黨部執委、教育部政務次長、代理部長、國民黨中訓會主委。曾任幹校校務委員、政校教育長(1946-1947)。
- 梅貽琦(1889-1962),字月涵,曾任教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歷任教育部部長(1948-1948)、清華大學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朱經農(1887-1951),名有町,同盟會員,任滬江大學國文系主任、上海市教育局長、教育部常務次長、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光華大學校長等職。1944年幹校校務委員。
- 胡宗南(1896-1962),原名琴齋,字壽山,黃埔一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團長、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任幹校校務委員。
- 康澤(1904-1967),字代賓,號兆民,黃埔三期,參與創建復興社。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廳長、別動總隊總隊長。國共內戰襄樊戰役被俘。曾任幹校校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