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藩樓」: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image:道藩.jpg|right|200px|thumb|{{image:道藩樓.jpg}}]]
[[檔案:道藩樓_2022.jpg|400px|thumb|right|道藩樓位於上校區,1980年開工興建,1982竣工座落傳播學院與百樓之間,為環山一道左側首棟棟建築]]
因政大地勢低窪,且面積不大,往鄰近坡地尋求發展空間乃必然趨勢。自1977起積極執行山坡地收購計劃,預購山坡地約80公頃,在台北市都市計畫中原屬保護區等,至1979始獲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變更第二教學區之用


外國語文學院師生視為精神堡壘的道藩樓,和旁鄰的百年樓、季陶樓山上校區的主體在1980年代開始漸次聳立於政大腰。山坡地新校第一棟四層樓教室道藩樓,於1982竣工,規劃大一新生共同科目之教學大樓。如同部分山下校區建物,樓名亦取自於人,乃是為了紀念中央政校教育長,同時也是台灣文藝運動先鋒的張道藩先生。1987年9月,法學院暨研究大等22個單位分別搬入季陶樓、百年樓與道藩樓辦公隨後西洋語文學系等改並成立外語學院,遷入道藩樓,本大樓始撥歸外語學院使用
道藩樓,1980年興建,1982年竣工。位於山上校區環山一道沿左側座落在[[傳播學院]]與[[百年樓]]之間山上校區第一棟建築。
==參考資源==
 
*〈校園建物歷史—座落山腰的道藩樓〉,《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
==興建規劃==
[[Category:山上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政大系所規模在1960年代快速擴張,積極尋覓第二教學區之用。自1977年起執行坡地收購計劃,預購山坡地約80公頃,在台北市都市計畫中原屬保護等,至1979年始獲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變更。
 
道藩樓在[[歐陽勛]]校長任內規劃興建,由中華建築師事務所的黃祖權建築師設計監造並由升龍營造有限公司承造,1980年開工興建,1982年竣工啟用。造價台幣19,887,106元建築基地面積686.36平方公尺,地板面積 640.78平方公尺
 
這棟名是為了紀念張道藩,張道藩曾在1930年代擔任中央政校教務主任、教育長(1934-1939)曾任監察院院長。
 
==外觀用途==
道藩樓是山坡地新校區第一棟四層教室,自地面算起共計四層,地下一層,鋼筋混擬土材質,外觀呈口字型,白色外牆屋頂平緩,建築間設有中庭、天橋,其建築風格來自現代主義這棟建築最初使用,一至四層為外語學院教室並附地下一層為防空避難室<ref name=":5">彭明輝,2007年,〈校園建物歷史—座落山腰的道藩樓〉,《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ref>
 
==資料來源==

於 2025年4月5日 (六) 05:45 的最新修訂

道藩樓位於山上校區,1980年開工興建,1982年竣工,座落在傳播學院與百年樓之間,為環山一道左側首棟棟建築。

道藩樓,1980年興建,1982年竣工。位於山上校區環山一道沿左側,座落在傳播學院百年樓之間,為山上校區第一棟建築。

興建規劃

政大系所規模,在1960年代快速擴張,積極尋覓第二教學區之用。自1977年起執行山坡地收購計劃,預購山坡地約80公頃,在台北市都市計畫中原屬保護區等,至1979年始獲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變更。

道藩樓在歐陽勛校長任內規劃興建,由中華建築師事務所的黃祖權建築師設計監造,並由升龍營造有限公司承造,1980年開工興建,1982年竣工啟用。造價台幣19,887,106元,建築基地面積為 686.36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 640.78平方公尺。

這棟建築物命名是為了紀念張道藩,張道藩曾在1930年代擔任中央政校教務主任、教育長(1934-1939),曾任監察院院長。

外觀用途

道藩樓是山坡地新校區第一棟四層樓教室,自地面算起共計四層,地下一層,鋼筋混擬土材質,外觀呈口字型,白色外牆、屋頂平緩,建築間設有中庭、天橋,其建築風格來自現代主義。這棟建築最初使用,一至四層為外語學院教室,並附地下一層為防空避難室。[1]

資料來源

  1. 彭明輝,2007年,〈校園建物歷史—座落山腰的道藩樓〉,《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