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大事記)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6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李先 | [[image:李先良_1958.jpg|230px|thumb|right|李先良(1904-1993),本校政治系教授,影像取自政大第19屆紀念冊,政大大學圖書館典藏。攝影時間約1958年。]] | ||
李先良(1904-1993),黨政人物。黨校第一屆畢業生,早年從事黨務工作,抗戰時期在山東打游擊,曾任青島市長。1957年執教本校政治系,1974年退休,1993年卒於加拿大。 | |||
==生平== | ==生平== | ||
李先良(1904 | 李先良(1904-1993),祖籍江蘇吳縣。早年入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南京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畢業後,從事黨務工作。1929年任國民黨中執會幹事。1933年到青島市,擔任國民黨青島市執委會常委。<br> | ||
七七抗戰爆發次年,日軍佔領山東省大部分區域。李先良奉派擔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山東省黨部執委,在膠東地區謀求發展抗日勢力。1939年受國民政府派任為山東省魯東行署主任兼魯東聯軍總指揮。派遣保安隊長高芳先,以青島國術館青年為主力、組織游擊隊,不斷對日偽軍發動騷擾攻擊。游擊隊站穩腳跟後進入嶗山,以附近廟宇為抗日根據地,調訓軍事幹部及保甲長、修造槍械,並安置軍需品糧秣。待勢力一再擴大後,組建戰時青島市政府和青島保安大隊。1941年起受國府派任為青島市政府秘書長,代行市長職權。1943年1月起更代理青島市長職務,兼青島保安總隊總隊長<ref name=":0">〈李先良〉,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二,編號:129-220000-3079。</ref>。<br> |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隨即真除青島市長,負責接收青島地區,並配合美軍太平洋艦隊駐點青島。1948年並當選青島市國大代表。同年間因實施[https://baike.baidu.hk/item/%E5%8F%8D%E7%94%84%E5%AF%A9%E9%81%8B%E5%8B%95/4547733 《甄審令》],禁止承認日偽統治時期學籍和教學年資,激起當地學校師生群起抗議,激起「反甄審」運動,其間更因女教師遭殺害,遂使事件一發不可收拾。1948年7月因被勒令去職,以平民憤。事後擬尋求出洋留學,卻遭當局凍結其護照,無法成行。<br> | |||
1949年初渡海來臺,最初蝸居臺中經商,1950年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終於同意公費補助赴美進修。在紐約州立大學公行政學院獲得學位後,再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1957年受聘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講授都市計畫相關課程。<br> | |||
1974年退休,移民加拿大。1993年卒於加拿大阿伯達州阿蒙特市,享年88歲<ref name=":3">陳仲欽,2015年,[https://taiwaneseamericanhistory.org/wp-content/uploads/2015/07/762.-%E5%85%AB%E5%8D%81%E8%87%AA%E8%BF%B0-%E5%93%88%E5%BE%97%E9%81%9C%E6%B2%B3%E7%95%94%E9%9A%A8%E7%AD%86%EF%BC%88%E4%B8%AD%E6%96%87%EF%BC%89.pdf 《八十自述--哈得遜河畔隨筆─我的旅美生涯》,頁52]。</ref>。 | |||
==軼事== | |||
李先良1958年在哥輪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回母校政大任教。剛到政大時,校方要他兼授三民主義的課程,後來因為教務長鄒文海教授認為此舉浪費教學資源,才因而作罷<ref name=":4">同前註。</ref>。 | |||
==著作== | ==研究著作== | ||
*《抗戰回憶錄》(青島:乾坤書局,1947年) | |||
*《魯青抗戰紀實》(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 | |||
*《中日戰爭(1937~1945)》 | |||
*《市政學》(臺北:文化學院市政系,1974年) | |||
*《都市計畫學》(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 | |||
*《都市與區域計畫學》(臺北:正中書局,1963年;1984年) | |||
==大事記== | ==大事記== | ||
第25行: | 第30行: | ||
! 年分 !! 事件 | ! 年分 !! 事件 | ||
|- | |- | ||
| | | 1904年 || 出生於江蘇省吳縣市。 | ||
|- | |- | ||
| 1927年 || 畢業於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 | | 1927年 || 畢業於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第一期。 | ||
|- | |- | ||
| 1928年 || 任國民黨吳縣市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組織部部長。 | | 1928年 || 任國民黨吳縣市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組織部部長。 | ||
第47行: | 第52行: | ||
| 1941年 || 任青島市政府秘書長,兼任山東省政府魯東行署主任。 | | 1941年 || 任青島市政府秘書長,兼任山東省政府魯東行署主任。 | ||
|- | |- | ||
| | | 1943年 || 代行青島市市長職權,兼青島保安總隊總隊長。 | ||
|- | |- | ||
| 1944年 || 被免山東省政府委員職。 | | 1944年 || 被免山東省政府委員職。 | ||
第55行: | 第60行: | ||
| 1946年 || 任國民大會青島市代表選舉總監督,兼任青島警備副司令,同年任青島市國術館館長。 | | 1946年 || 任國民大會青島市代表選舉總監督,兼任青島警備副司令,同年任青島市國術館館長。 | ||
|- | |- | ||
| | | 1948年 || 兼任青島市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事務所主席委員,青島抗建學校名譽校長兼董事長等。 | ||
|- | |- | ||
| 1948年 || 實施《甄審令》,禁止承認日偽統治時期學籍和教學年資,激起當地學校師生群起抗議,激起「反甄審」運動。 | | 1948年 || 實施《甄審令》,禁止承認日偽統治時期學籍和教學年資,激起當地學校師生群起抗議,激起「反甄審」運動。 | ||
第61行: | 第66行: | ||
| 1948年 || 同年為平民怨被免市長職。 | | 1948年 || 同年為平民怨被免市長職。 | ||
|- | |- | ||
| 1949年 || 到台灣。 | | 1949年 || 到台灣。 | ||
|- | |||
| 1950年 || 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進修,後獲碩士學位。 | |||
|- | |- | ||
| 1957年 || 受聘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 | 1957年 || 受聘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 | ||
|- | |- | ||
| 1974年 || 移民加拿大多倫多。 | | 1974年 || 退休,後移民加拿大多倫多。 | ||
|- | |- | ||
| 1993年 || 於加拿大過世。 | | 1993年 || 於加拿大過世。 | ||
第71行: | 第78行: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於 2025年1月4日 (六) 09:21 的最新修訂
![](/images/thumb/9/91/%E6%9D%8E%E5%85%88%E8%89%AF_1958.jpg/230px-%E6%9D%8E%E5%85%88%E8%89%AF_1958.jpg)
李先良(1904-1993),黨政人物。黨校第一屆畢業生,早年從事黨務工作,抗戰時期在山東打游擊,曾任青島市長。1957年執教本校政治系,1974年退休,1993年卒於加拿大。
生平
李先良(1904-1993),祖籍江蘇吳縣。早年入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南京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畢業後,從事黨務工作。1929年任國民黨中執會幹事。1933年到青島市,擔任國民黨青島市執委會常委。
七七抗戰爆發次年,日軍佔領山東省大部分區域。李先良奉派擔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山東省黨部執委,在膠東地區謀求發展抗日勢力。1939年受國民政府派任為山東省魯東行署主任兼魯東聯軍總指揮。派遣保安隊長高芳先,以青島國術館青年為主力、組織游擊隊,不斷對日偽軍發動騷擾攻擊。游擊隊站穩腳跟後進入嶗山,以附近廟宇為抗日根據地,調訓軍事幹部及保甲長、修造槍械,並安置軍需品糧秣。待勢力一再擴大後,組建戰時青島市政府和青島保安大隊。1941年起受國府派任為青島市政府秘書長,代行市長職權。1943年1月起更代理青島市長職務,兼青島保安總隊總隊長[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隨即真除青島市長,負責接收青島地區,並配合美軍太平洋艦隊駐點青島。1948年並當選青島市國大代表。同年間因實施《甄審令》,禁止承認日偽統治時期學籍和教學年資,激起當地學校師生群起抗議,激起「反甄審」運動,其間更因女教師遭殺害,遂使事件一發不可收拾。1948年7月因被勒令去職,以平民憤。事後擬尋求出洋留學,卻遭當局凍結其護照,無法成行。
1949年初渡海來臺,最初蝸居臺中經商,1950年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終於同意公費補助赴美進修。在紐約州立大學公行政學院獲得學位後,再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1957年受聘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講授都市計畫相關課程。
1974年退休,移民加拿大。1993年卒於加拿大阿伯達州阿蒙特市,享年88歲[2]。
軼事
李先良1958年在哥輪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回母校政大任教。剛到政大時,校方要他兼授三民主義的課程,後來因為教務長鄒文海教授認為此舉浪費教學資源,才因而作罷[3]。
研究著作
- 《抗戰回憶錄》(青島:乾坤書局,1947年)
- 《魯青抗戰紀實》(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
- 《中日戰爭(1937~1945)》
- 《市政學》(臺北:文化學院市政系,1974年)
- 《都市計畫學》(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
- 《都市與區域計畫學》(臺北:正中書局,1963年;1984年)
大事記
年分 | 事件 |
---|---|
1904年 | 出生於江蘇省吳縣市。 |
1927年 | 畢業於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第一期。 |
1928年 | 任國民黨吳縣市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組織部部長。 |
1929年 | 當選國民黨黨務指導委員會全國和江蘇省代表、吳縣黨部執行委員、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席。 |
1933年 | 任國民黨青島特別市黨部整理委員會委員、幹事、執行委員。 |
1934年 | 任國民黨青島特別市常務委員、主任委員。 |
1937年 | 當選國大代表。 |
1938年 | 任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兼二十一督導區督導員、青島市黨部特派員、青島區黨務指導員。 |
1939年 | 任山東省魯東抗日聯軍總指揮兼魯東行署主任。 |
1940年 | 任山東省政府委員。 |
1941年 | 任青島市政府秘書長,兼任山東省政府魯東行署主任。 |
1943年 | 代行青島市市長職權,兼青島保安總隊總隊長。 |
1944年 | 被免山東省政府委員職。 |
1945年 | 任青島市市長。 |
1946年 | 任國民大會青島市代表選舉總監督,兼任青島警備副司令,同年任青島市國術館館長。 |
1948年 | 兼任青島市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事務所主席委員,青島抗建學校名譽校長兼董事長等。 |
1948年 | 實施《甄審令》,禁止承認日偽統治時期學籍和教學年資,激起當地學校師生群起抗議,激起「反甄審」運動。 |
1948年 | 同年為平民怨被免市長職。 |
1949年 | 到台灣。 |
1950年 | 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進修,後獲碩士學位。 |
1957年 | 受聘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 |
1974年 | 退休,後移民加拿大多倫多。 |
1993年 | 於加拿大過世。 |
參考資料
- ↑ 〈李先良〉,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二,編號:129-220000-3079。
- ↑ 陳仲欽,2015年,《八十自述--哈得遜河畔隨筆─我的旅美生涯》,頁52。
- ↑ 同前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