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麟」: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 | [[image:溫麟.png|right|180px|thumb|{{image:溫麟.png}}|溫麟,1909年生,1956年擔任共同科目教授。]] | ||
溫麟(1909-不詳),黨政人物,中央黨校第一期畢業,抗戰時期任職教育部,來臺後擔任多所高中校長,1956年擔任本校共同科目教授。 | |||
==生平== | ==生平== | ||
溫麟(1909 | 溫麟(1909年生,卒年不詳),字子瑞,祖籍浙江松陽,1909年2月17日(農曆正月27日)生於古市鎮湖溪村農家。祖輩本有餘裕,因清季洪楊之亂毀於戰火。早年失恃,由父撫養成人。1914年入學受傳統儒學教育,1922年赴杭州就讀浙江省立一中,次年因學潮而中輟返家,就近轉入省立十一師範,1926年畢業後進入縣黨部工作。次年由浙江省黨部薦送,投考南京中央黨務學校,獲得錄取第一期入學。 | ||
1928年自中央黨校畢業,分發至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先後擔任助理幹事、幹事、總幹事以及視察等職,專責黨員和童軍訓練和指導通訊。1933年起受知於組織部長陳立夫,擔任部長機要,來往於華中華北等地,指導地方黨部。當時正值中日戰爭前夕,曾參與斡旋地方黨部對日措施。1937年抗戰爆發後轉任軍事委員第六部擔任處長掌管人事,參與 | 1928年自中央黨校畢業,分發至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先後擔任助理幹事、幹事、總幹事以及視察等職,專責黨員和童軍訓練和指導通訊。1933年起受知於組織部長陳立夫,擔任部長機要,來往於華中華北等地,指導地方黨部。當時正值中日戰爭前夕,曾參與斡旋地方黨部對日措施。1937年抗戰爆發後轉任軍事委員會第六部擔任處長掌管人事,參與軍委會最後離京事宜。 | ||
1938年 | 1938年調往教育部。1939年6月任職教育部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戰時教育及失業青年招考訓練等事宜。1941年1月轉任監察組組長,1942年9月接任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1944年10月擔任教育部簡任秘書,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主委及中央訓練國指導員。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獲教育公費前往國外進修,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教育研究。1947年返國擔任憲政促進宣傳委員,並主持南京《大剛報》。在南京期間創辦念羣學校,曾擔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並獲選行憲後首屆立法院候補委員。 | ||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4月間南渡臺灣。抵臺之初致力於中學教育。1949年8月擔任台南北門高中校長,1952年擔任臺灣省立中壢中學校長、1955年擔任省立宜蘭中學校長。而後在1956年獲聘政治大學專任共同科目教授。 | |||
==研究著作== | ==研究著作== | ||
著有 | 大陸時期著作有詩集二卷(1943年7月)、文集四卷(貴陽:中央日報社,1946年10月),來臺後著作包括《歐美政教論叢》(臺北:開明書店,1956年12月)、〈臺灣省立中壢中學國文教學實驗研究報告〉(桃園:中壢中學,1953年) ,其餘論述多散見於報刊雜誌。 | ||
==大事記== | ==大事記==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 |+ 年度 || 大事記 | ||
|- | |||
| 1909 || 2月17日(農曆正月27日)生於浙江松陽古市鎮湖溪村農家。 | |||
|- | |||
| 1914 || 入塾啟蒙,接受傳統儒學教育。 | |||
|- | |||
| 1922 || 赴杭州就讀浙江省立一中,次年因學潮而中輟返家。 | |||
|- | |||
| 1923 || 轉入省立十一師範就讀。 | |||
|- | |- | ||
| | | 1926 || 7月自省立十一師範畢業,10月進入縣黨部工作。 | ||
|- | |- | ||
| | | 1927 || 受由浙江省黨部薦送,投考南京中央黨務學校。 | ||
|- | |- | ||
| | | 1928 || 中央黨務學校第一期畢業,分發中央組織部擔任助理幹事。 | ||
|- | |- | ||
| | | 1930 || 9月升任中央組織部助理幹事,負責軍和黨員訓練事宜。 | ||
|- | |- | ||
| | | 1932 || 4月升任中央組織部委員會幹事,負責指導通訊。 | ||
|- | |- | ||
| | | 1934 || 6月升任中央組織委員會總幹事, | ||
|- | |- | ||
| | | 1935 || 10月轉任中央組織部長機要,負責指導華中華北地區黨部運作,曾參與中日地方事件斡旋。 | ||
|- | |- | ||
| | | 1937 || 9月轉任軍事委員會第六部第二處,主持軍委會離京之斷後事宜。 | ||
|- | |- | ||
| | | 1938 || 9月轉任教育部戰區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 ||
|- | |- | ||
| | | 1939 || 6月轉任軍委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同少將指導員。 | ||
|- | |- | ||
| | | 1941 || 1月轉任監察組組長。卸任教育部戰區央學失業青年訓練委員會常委, | ||
|- | |- | ||
| | | 1942 || 9月接任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監察組長。 | ||
|- | |- | ||
| | | 1944 || 10月擔任教育部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主委、中央訓練國指導員 | ||
|- | |- | ||
| 1944 | | 1944 || 擔任教育部簡任秘書。 | ||
|- | |- | ||
| | | 1945 || 9月獲教育部公費,前往英國就讀倫敦大學研究院。 | ||
|- | |- | ||
| | | 1946 || 轉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 | ||
|- | |- | ||
| | | 1947 || 返國擔任憲政實施促進委會宣傳委員。南京《大剛報》社長,被推舉為首都記者公會理事。 | ||
|- | |- | ||
| | | 1948 || 5月任行憲立法院候補立法委員。 | ||
|- | |- | ||
| 1948 | | 1948 || 9月擔任首都記者公會三屆常務理事。 | ||
|- | |- | ||
| | | 1949 || 隨政府遷臺,赴台南擔任北門高中校長。 | ||
|- | |- | ||
| 1952 | | 1952 || 7月任省立中壢中學校長。 | ||
|- | |- | ||
| 1955 | | 1955 || 8月任省立宜蘭中學校長。 | ||
|- | |- | ||
| 1956 | | 1956 || 5月獲推為立政治大學校友會理事。 | ||
|- | |- | ||
| 1956 | | 1956 || 8月專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辭宜蘭中學校長。 | ||
|- | |- | ||
| 1958 | | 1958 || 年3月任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九屆理事。 | ||
|- | |- | ||
| 1959 | | 1959 || | ||
於 2024年7月14日 (日) 06:25 的最新修訂
溫麟(1909-不詳),黨政人物,中央黨校第一期畢業,抗戰時期任職教育部,來臺後擔任多所高中校長,1956年擔任本校共同科目教授。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溫麟(1909年生,卒年不詳),字子瑞,祖籍浙江松陽,1909年2月17日(農曆正月27日)生於古市鎮湖溪村農家。祖輩本有餘裕,因清季洪楊之亂毀於戰火。早年失恃,由父撫養成人。1914年入學受傳統儒學教育,1922年赴杭州就讀浙江省立一中,次年因學潮而中輟返家,就近轉入省立十一師範,1926年畢業後進入縣黨部工作。次年由浙江省黨部薦送,投考南京中央黨務學校,獲得錄取第一期入學。
1928年自中央黨校畢業,分發至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先後擔任助理幹事、幹事、總幹事以及視察等職,專責黨員和童軍訓練和指導通訊。1933年起受知於組織部長陳立夫,擔任部長機要,來往於華中華北等地,指導地方黨部。當時正值中日戰爭前夕,曾參與斡旋地方黨部對日措施。1937年抗戰爆發後轉任軍事委員會第六部擔任處長掌管人事,參與軍委會最後離京事宜。
1938年調往教育部。1939年6月任職教育部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戰時教育及失業青年招考訓練等事宜。1941年1月轉任監察組組長,1942年9月接任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1944年10月擔任教育部簡任秘書,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主委及中央訓練國指導員。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獲教育公費前往國外進修,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教育研究。1947年返國擔任憲政促進宣傳委員,並主持南京《大剛報》。在南京期間創辦念羣學校,曾擔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並獲選行憲後首屆立法院候補委員。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4月間南渡臺灣。抵臺之初致力於中學教育。1949年8月擔任台南北門高中校長,1952年擔任臺灣省立中壢中學校長、1955年擔任省立宜蘭中學校長。而後在1956年獲聘政治大學專任共同科目教授。
研究著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大陸時期著作有詩集二卷(1943年7月)、文集四卷(貴陽:中央日報社,1946年10月),來臺後著作包括《歐美政教論叢》(臺北:開明書店,1956年12月)、〈臺灣省立中壢中學國文教學實驗研究報告〉(桃園:中壢中學,1953年) ,其餘論述多散見於報刊雜誌。
大事記[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909 | 2月17日(農曆正月27日)生於浙江松陽古市鎮湖溪村農家。 |
1914 | 入塾啟蒙,接受傳統儒學教育。 |
1922 | 赴杭州就讀浙江省立一中,次年因學潮而中輟返家。 |
1923 | 轉入省立十一師範就讀。 |
1926 | 7月自省立十一師範畢業,10月進入縣黨部工作。 |
1927 | 受由浙江省黨部薦送,投考南京中央黨務學校。 |
1928 | 中央黨務學校第一期畢業,分發中央組織部擔任助理幹事。 |
1930 | 9月升任中央組織部助理幹事,負責軍和黨員訓練事宜。 |
1932 | 4月升任中央組織部委員會幹事,負責指導通訊。 |
1934 | 6月升任中央組織委員會總幹事, |
1935 | 10月轉任中央組織部長機要,負責指導華中華北地區黨部運作,曾參與中日地方事件斡旋。 |
1937 | 9月轉任軍事委員會第六部第二處,主持軍委會離京之斷後事宜。 |
1938 | 9月轉任教育部戰區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
1939 | 6月轉任軍委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同少將指導員。 |
1941 | 1月轉任監察組組長。卸任教育部戰區央學失業青年訓練委員會常委, |
1942 | 9月接任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監察組長。 |
1944 | 10月擔任教育部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主委、中央訓練國指導員 |
1944 | 擔任教育部簡任秘書。 |
1945 | 9月獲教育部公費,前往英國就讀倫敦大學研究院。 |
1946 | 轉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 |
1947 | 返國擔任憲政實施促進委會宣傳委員。南京《大剛報》社長,被推舉為首都記者公會理事。 |
1948 | 5月任行憲立法院候補立法委員。 |
1948 | 9月擔任首都記者公會三屆常務理事。 |
1949 | 隨政府遷臺,赴台南擔任北門高中校長。 |
1952 | 7月任省立中壢中學校長。 |
1955 | 8月任省立宜蘭中學校長。 |
1956 | 5月獲推為立政治大學校友會理事。 |
1956 | 8月專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辭宜蘭中學校長。 |
1958 | 年3月任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九屆理事。 |
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