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世」: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立內容為「民國七十五年至七十八年 陳校長治世,民國十二年生,廣東化縣人,中央政治學校第十三期外交學系法學士,外交官領事官高考及格,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尼布拉斯卡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本校副教授、教授、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外交系主任、外交研究所所長、政治研究所所長、法學院院長、教務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長…」的新頁面)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1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七十五年至七十八
[[image:P08.png|right|200px|thumb|陳治世(1923-1999),復校第五任校長。]]
陳治世(1923-1999),際法學者,1963年返校任教,歷任政治系主任(1968-1972)、外交系主任(1972-1974)、法學院院長(1974-1980)、代院長(1982-1983);教務長(1983-1986)、復校後第任校長(1986-1989),1992退休,1999辭世。


陳校長治世,民國十二年,廣東化縣人,中央政治學校第十三期外交學系法學士,外交官領事官高考及格,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尼布拉斯卡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本校副教授、教授、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外交系主任、外交研究所所長、政治研究所所長、法學院院長、教務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八十八年病逝台大醫院,享壽七十七歲。
==平==


[[Category:政校長]]
陳治世,1923年農曆6月3日生於廣東化縣大車鄉上瀧村,當地山高巒疊,地瘠民貧,全村略識之無者無幾。祖上世代佃農,其父善甲耕種之餘兼營釀酒生意,家境略有起色。幼時曾為貼補家用,山野放牛、下田插秧。六歲入私塾,十二歲入化縣簡易師範附小,畢業後考入化縣一中,初二越級考上廣東省立九中,再轉學廣西梧州高中。1943年高中畢業時同時考上五所大學,因公費考量,赴重慶就讀中央政治學校,1947年在南京畢業於自改制後的政治大學外交系<ref name=":1">陳前校長治世先生治喪委員會,1999年,〈政大陳前校長治世先生行述〉,《廣東文獻》第108期,頁60-62。</ref>。
[[Category:政大教師]]
 
1947年夏考入陸軍訓練司令部任翻譯官,隨司令部自南京遷移臺灣鳳山。1948年秋離開軍職、轉任台南一中英語教員。1952年外交領事人員高考及格,此後一面在外交部實習,一面在臺灣省公路局擔任視察。1954年實習期滿,因無缺額補實,遂轉赴韓國擔任美軍第八軍翻譯官,1955年春返國,獲派外交部條約司科員,次年旋因即出國求學辭職<ref name=":2">〈陳治世〉,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侍從室系列廿四,編號:129-240000-3961。</ref>。
 
1956年赴美,先入加州洛杉磯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學習英語,隨後再轉至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攻讀政治學,1959年獲頒碩士學位,同年再申請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5%B8%83%E6%8B%89%E6%96%AF%E5%8A%A0%E5%A4%A7%E5%AD%A6%E6%9E%97%E8%82%AF%E5%88%86%E6%A0%A1 內布拉斯卡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UNL)攻讀政治學,1963年以〈國際河川航運之使用〉論文獲頒博士學位<ref name=":3">陳治世,2000年,《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頁43-79,臺北:躍昇文化。</ref>。
 
1963年學成返國,獲昔日政校[[朱建民]]推薦,應時任法學院[[羅志淵]]邀請、返回母校任教。歷任政治系主任(1968-1971)、外交系主任(1972-1974)、外交所所長(1974-1976)、政治所所長(1976-1978)、法學院院長(1974-1980),教務長(1983-1986),1974年擔任教務長期間,整合課程、檢討規章;並因曾協辦1985年大學聯招試務。因空中行專補校業務績效卓著而獲教育部列為保舉特優人員。1986年歐陽勛校長任滿,接掌復校後第五任校長(1986-1989),1989年屆齡卸任。在校期間曾四度擔任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1978-1992)。1993年自政大退休。退休後轉任財團法人中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1993-1995)。1999年5月1日病逝臺大醫院,享壽77歲。
 
擔任校長三年期間,致力延攬海外學人回國任教、降低師資平均年齡;推動系所合一,並將各獨立研究所歸併學院。規調撥部份學校經費為院系所零用金,使各學術單位主管可自主支配小額採購。當時適逢政府遷臺後財政最寬裕期間,因此得以大力擴建校園建物,包括行政大樓、藝文中心、語言視聽教育中心(今國際大樓)、女性教職員工職務宿舍等;整建後山坡地、開闢桃園、李園、梅園等;並為各教室、行政單位辦公室、教師研究室、加裝冷氣機風扇,以提昇教職員工工作效率。上述措施對政大校務發展,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ref name=":4">同註1,頁62。</ref>
 
==軼事==
 
根據陳治世回憶,1972年至1974年擔任外交系主任期間,曾用導師課時間舉辦學生閩南語演講比賽,邀請父母不操閩南語、或家長於1949年前自大陸渡臺的同學參加比賽。主要目的在鼓勵同學多學方言,俾增進表情達意的能力。此外,當時政府不許人民舉辦舞會,政大也禁止同學舉辦舞會。有一次,畢業生代表擬舉辦畢業舞會,陳請系主任同意,並邀請開舞。陳治世同意學生在校外場地舉行,雖然他本人不會跳舞,但舞會當晚,他應邀到場開舞。他晚年回憶對此頗為自豪,認為自己若干觀念和做法,都超前於時代。<ref name=":5">同註3,頁114, 116。</ref>
 
根據友人陳寬強的回憶,陳治世擔任政大校長時,曾受國民黨中央提名為中央委員候選人,在全國黨代表大會議場中,許多國立大學校長及其幕僚人員都十分活躍、努力拉票。只有他文風不動,未曾「拜託」。事後對落選一事也淡然置之。許多校友怪他沒有競選,有失政大「面子」。但陳治世認為,政治大學已是國立大學,已非昔日黨校,做為國立大學校長,應該保持學術中立的立場,不宜積極從事黨務活動。<ref name=":6">陳寬強,2000年,〈廣才成學垂典範--感念陳治世兄對我的啟迪〉,收錄於陳治世著,《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頁344-347,臺北:躍昇文化。</ref>。
 
根據陳治世學生李登科回憶,政大歷任校長為節省經費與節約能源,均不准系所辦公室和教師研究室裝設冷氣,因此教師和行政人員必須在酷暑揮汗工作。陳治世上任校長之後,說服持反對意見的同儕,最終將全校的教師研究室、休息室,以及系所辦公室裝設冷氣。<ref name=":7">李登科,2000年,〈憶陳老師〉,收錄於陳治世著,《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頁349-353,臺北:躍昇文化。</ref>。
 
==研究著作==
平生致力在於研究教學,即便兼任校務亦未曾中輟。傳世著作包括專著和期刊論文多篇,茲列舉專著如下:
 
*《國際法論叢》(板橋:漢苑出版社,1978年),曾獲教育部特優教材獎;
*《法政論叢》(板橋:漢苑出版社,1978年)
*《學生國際法》(板橋:漢苑出版社,1979年)
*《國際法院》(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曾獲嘉新文教基金會優良著作獎;
*《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國際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條約法公約析論》(臺北:臺灣學生,1992年),曾獲嘉新文教基金會優良著作獎;
*《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臺北:躍昇文化,2000年)
 
==參考來源==

於 2024年9月8日 (日) 06:49 的最新修訂

陳治世(1923-1999),復校第五任校長。

陳治世(1923-1999),國際法學者,1963年返校任教,歷任政治系主任(1968-1972)、外交系主任(1972-1974)、法學院院長(1974-1980)、代院長(1982-1983);教務長(1983-1986)、復校後第五任校長(1986-1989),1992年退休,1999年辭世。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陳治世,1923年農曆6月3日生於廣東化縣大車鄉上瀧村,當地山高巒疊,地瘠民貧,全村略識之無者無幾。祖上世代佃農,其父善甲耕種之餘兼營釀酒生意,家境略有起色。幼時曾為貼補家用,山野放牛、下田插秧。六歲入私塾,十二歲入化縣簡易師範附小,畢業後考入化縣一中,初二越級考上廣東省立九中,再轉學廣西梧州高中。1943年高中畢業時同時考上五所大學,因公費考量,赴重慶就讀中央政治學校,1947年在南京畢業於自改制後的政治大學外交系[1]

1947年夏考入陸軍訓練司令部任翻譯官,隨司令部自南京遷移臺灣鳳山。1948年秋離開軍職、轉任台南一中英語教員。1952年外交領事人員高考及格,此後一面在外交部實習,一面在臺灣省公路局擔任視察。1954年實習期滿,因無缺額補實,遂轉赴韓國擔任美軍第八軍翻譯官,1955年春返國,獲派外交部條約司科員,次年旋因即出國求學辭職[2]

1956年赴美,先入加州洛杉磯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學習英語,隨後再轉至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攻讀政治學,1959年獲頒碩士學位,同年再申請進入內布拉斯卡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UNL)攻讀政治學,1963年以〈國際河川航運之使用〉論文獲頒博士學位[3]

1963年學成返國,獲昔日政校師長朱建民推薦,應時任法學院羅志淵邀請、返回母校任教。歷任政治系主任(1968-1971)、外交系主任(1972-1974)、外交所所長(1974-1976)、政治所所長(1976-1978)、法學院院長(1974-1980),教務長(1983-1986),1974年擔任教務長期間,整合課程、檢討規章;並因曾協辦1985年大學聯招試務。因空中行專補校業務績效卓著而獲教育部列為保舉特優人員。1986年歐陽勛校長任滿,接掌復校後第五任校長(1986-1989),1989年屆齡卸任。在校期間曾四度擔任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1978-1992)。1993年自政大退休。退休後轉任財團法人中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1993-1995)。1999年5月1日病逝臺大醫院,享壽77歲。

擔任校長三年期間,致力延攬海外學人回國任教、降低師資平均年齡;推動系所合一,並將各獨立研究所歸併學院。規調撥部份學校經費為院系所零用金,使各學術單位主管可自主支配小額採購。當時適逢政府遷臺後財政最寬裕期間,因此得以大力擴建校園建物,包括行政大樓、藝文中心、語言視聽教育中心(今國際大樓)、女性教職員工職務宿舍等;整建後山坡地、開闢桃園、李園、梅園等;並為各教室、行政單位辦公室、教師研究室、加裝冷氣機風扇,以提昇教職員工工作效率。上述措施對政大校務發展,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4]

軼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根據陳治世回憶,1972年至1974年擔任外交系主任期間,曾用導師課時間舉辦學生閩南語演講比賽,邀請父母不操閩南語、或家長於1949年前自大陸渡臺的同學參加比賽。主要目的在鼓勵同學多學方言,俾增進表情達意的能力。此外,當時政府不許人民舉辦舞會,政大也禁止同學舉辦舞會。有一次,畢業生代表擬舉辦畢業舞會,陳請系主任同意,並邀請開舞。陳治世同意學生在校外場地舉行,雖然他本人不會跳舞,但舞會當晚,他應邀到場開舞。他晚年回憶對此頗為自豪,認為自己若干觀念和做法,都超前於時代。[5]

根據友人陳寬強的回憶,陳治世擔任政大校長時,曾受國民黨中央提名為中央委員候選人,在全國黨代表大會議場中,許多國立大學校長及其幕僚人員都十分活躍、努力拉票。只有他文風不動,未曾「拜託」。事後對落選一事也淡然置之。許多校友怪他沒有競選,有失政大「面子」。但陳治世認為,政治大學已是國立大學,已非昔日黨校,做為國立大學校長,應該保持學術中立的立場,不宜積極從事黨務活動。[6]

根據陳治世學生李登科回憶,政大歷任校長為節省經費與節約能源,均不准系所辦公室和教師研究室裝設冷氣,因此教師和行政人員必須在酷暑揮汗工作。陳治世上任校長之後,說服持反對意見的同儕,最終將全校的教師研究室、休息室,以及系所辦公室裝設冷氣。[7]

研究著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平生致力在於研究教學,即便兼任校務亦未曾中輟。傳世著作包括專著和期刊論文多篇,茲列舉專著如下:

  • 《國際法論叢》(板橋:漢苑出版社,1978年),曾獲教育部特優教材獎;
  • 《法政論叢》(板橋:漢苑出版社,1978年)
  • 《學生國際法》(板橋:漢苑出版社,1979年)
  • 《國際法院》(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曾獲嘉新文教基金會優良著作獎;
  • 《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 《國際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 《條約法公約析論》(臺北:臺灣學生,1992年),曾獲嘉新文教基金會優良著作獎;
  • 《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臺北:躍昇文化,2000年)

參考來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陳前校長治世先生治喪委員會,1999年,〈政大陳前校長治世先生行述〉,《廣東文獻》第108期,頁60-62。
  2. 〈陳治世〉,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侍從室系列廿四,編號:129-240000-3961。
  3. 陳治世,2000年,《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頁43-79,臺北:躍昇文化。
  4. 同註1,頁62。
  5. 同註3,頁114, 116。
  6. 陳寬強,2000年,〈廣才成學垂典範--感念陳治世兄對我的啟迪〉,收錄於陳治世著,《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頁344-347,臺北:躍昇文化。
  7. 李登科,2000年,〈憶陳老師〉,收錄於陳治世著,《回首來時路:陳治世校長回憶錄》,頁349-353,臺北:躍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