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鷗」:修訂間差異
(→大事紀) |
無編輯摘要 |
||
第5行: | 第5行: | ||
==生平== | ==生平== | ||
王夢鷗,1907年出生於福建長樂,家事業儒,父親早故,1926年就讀於福建國學院文史科研習國學,畢業後於1929年遠赴日本學習日語,並於東京美術專門學校研讀美術批評科,1931年因九一八事件返國,1933年再度赴日就讀日本[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9%E7%A8%BB%E7%94%B0%E5%A4%A7%E5%AD%A6 早稻田大學]文史科研究所。此段期間結識[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B2%A1%E6%AD%A6%E5%A4%AB 平岡武夫],[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B2%A1%E6%AD%A6%E5%A4%AB 平岡武夫]對唐代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2%B3%E5%A5%87_(%E5%B0%8F%E8%AA%AA) 唐人小說]鑽研深入,為日後王夢鷗的學術研究提供許多協助,而留日時期更與當地文人如[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B2%A1%E6%AD%A6%E5%A4%AB 青木正兒]、[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0%89%E5%B7%9D%E5%B9%B8%E6%AC%A1%E9%83%8E 吉川幸次郎]、[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0%8F%E5%B7%9D%E7%92%B0%E6%A8%B9 小川環樹]、[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B1%A0%E7%94%B0%E6%9C%AB%E5%88%A9 池田末利]等漢學家以及「東京學派」、[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A%AC%E9%83%BD%E5%AD%B8%E6%B4%BE 「京都學派」]等相交。1936年回國後至中央電影廠編寫劇本、影評,1937年[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6%8A%97%E6%97%A5%E6%88%98%E4%BA%89 中日戰爭]爆發,王夢鷗偕妻子梁氏回湖南老家,並在當地中學教書。後受邀於小學同學[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6%A9%E6%9C%AC%E6%A3%9F 薩本棟]於[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E%A6%E9%97%A8%E5%A4%A7%E5%AD%A6 廈門大學]任教,此時的[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E%A6%E9%97%A8%E5%A4%A7%E5%AD%A6 廈門大學]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E%97%E8%AF%AD%E5%A0%82 林語堂]、[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B2%81%E8%BF%85 魯迅]、[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BD%E8%9B%B0%E5%AD%98 施蟄存]的帶領下研究成果可觀,而在廈門大 | 王夢鷗,1907年出生於福建長樂,家事業儒,父親早故,1926年就讀於福建國學院文史科研習國學,畢業後於1929年遠赴日本學習日語,並於東京美術專門學校研讀美術批評科,1931年因九一八事件返國,1933年再度赴日就讀日本[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9%E7%A8%BB%E7%94%B0%E5%A4%A7%E5%AD%A6 早稻田大學]文史科研究所。此段期間結識[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B2%A1%E6%AD%A6%E5%A4%AB 平岡武夫],[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B2%A1%E6%AD%A6%E5%A4%AB 平岡武夫]對唐代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2%B3%E5%A5%87_(%E5%B0%8F%E8%AA%AA) 唐人小說]鑽研深入,為日後王夢鷗的學術研究提供許多協助,而留日時期更與當地文人如[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B2%A1%E6%AD%A6%E5%A4%AB 青木正兒]、[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0%89%E5%B7%9D%E5%B9%B8%E6%AC%A1%E9%83%8E 吉川幸次郎]、[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0%8F%E5%B7%9D%E7%92%B0%E6%A8%B9 小川環樹]、[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B1%A0%E7%94%B0%E6%9C%AB%E5%88%A9 池田末利]等漢學家以及「東京學派」、[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A%AC%E9%83%BD%E5%AD%B8%E6%B4%BE 「京都學派」]等相交。1936年回國後至中央電影廠編寫劇本、影評,1937年[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6%8A%97%E6%97%A5%E6%88%98%E4%BA%89 中日戰爭]爆發,王夢鷗偕妻子梁氏回湖南老家,並在當地中學教書。後受邀於小學同學[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6%A9%E6%9C%AC%E6%A3%9F 薩本棟]於[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E%A6%E9%97%A8%E5%A4%A7%E5%AD%A6 廈門大學]任教,此時的[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E%A6%E9%97%A8%E5%A4%A7%E5%AD%A6 廈門大學]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E%97%E8%AF%AD%E5%A0%82 林語堂]、[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B2%81%E8%BF%85 魯迅]、[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BD%E8%9B%B0%E5%AD%98 施蟄存]的帶領下研究成果可觀,而在廈門大學任職階段也讓王夢鷗轉入學術研究,尤其當時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宋譽開啟了王夢鷗在宋、禮學領域的涉略,而在時值國共內戰的緊張氣氛下王夢鷗同時勤於劇本創作,以激勵人民士氣。後間兼任中央研究院秘書,傾力於中國古典領域的研究,直至全院遷台<ref name=":0">[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search/eyJxdWVyeSI6W3siZmllbGQiOiJfYWxsIiwidmFsdWUiOiLnjovlpKLpt5cifV0sImRvbWNvbmYiOnsidXNlcl9hcHBseV9jb250ZW50IjoiYmxvY2siLCJ1c2VyX2ZvbGRlcl9jb250ZW50IjoiYmxvY2siLCJxdWVyeV9oaXN0b3J5X2NvbnRlbnQiOiJibG9jayIsInBvc3RfcXVlcnlfY29udGVudCI6ImJsb2NrIiwiZmFjZXRzYnkiOiJ6b25nX25hbWUifX0%3D 〈王夢鷗〉,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一,編號:129-210000-3502]</ref><ref name=":1">[https://nccu.primo.exlibrisgroup.com/discovery/fulldisplay?docid=cdi_hyweb_hyread_00196737&context=PC&vid=886NCCU_INST:886NCCU_INST&lang=zh-tw&search_scope=MyInst_and_CI&adaptor=Primo%20Central&tab=Everything&query=any,contains,王夢鷗&offset=10 賴芳伶,2011年,〈【學苑春秋】校勘、注釋與論述─王夢鷗先生治學之博覽與縱深〉,《東華漢學》第14期,頁217-240。]</ref>。 | ||
1949年,中央研究院隨國頻政府遷往台灣,王夢鷗亦為其中一員,1956年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政治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與主任職位,直到1977年退休,於2002年逝世。 | 1949年,中央研究院隨國頻政府遷往台灣,王夢鷗亦為其中一員,1956年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政治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與主任職位,直到1977年退休,於2002年逝世。 |
於 2024年5月30日 (四) 07:49 的修訂
王夢鷗,別號宴航,筆名梁宗之,著名文學創作與批評文學研究家,於1956年進入政大中文系擔任教授,1977年退休。
生平
王夢鷗,1907年出生於福建長樂,家事業儒,父親早故,1926年就讀於福建國學院文史科研習國學,畢業後於1929年遠赴日本學習日語,並於東京美術專門學校研讀美術批評科,1931年因九一八事件返國,1933年再度赴日就讀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史科研究所。此段期間結識平岡武夫,平岡武夫對唐代與唐人小說鑽研深入,為日後王夢鷗的學術研究提供許多協助,而留日時期更與當地文人如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小川環樹、池田末利等漢學家以及「東京學派」、「京都學派」等相交。1936年回國後至中央電影廠編寫劇本、影評,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王夢鷗偕妻子梁氏回湖南老家,並在當地中學教書。後受邀於小學同學薩本棟於廈門大學任教,此時的廈門大學在林語堂、魯迅、施蟄存的帶領下研究成果可觀,而在廈門大學任職階段也讓王夢鷗轉入學術研究,尤其當時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宋譽開啟了王夢鷗在宋、禮學領域的涉略,而在時值國共內戰的緊張氣氛下王夢鷗同時勤於劇本創作,以激勵人民士氣。後間兼任中央研究院秘書,傾力於中國古典領域的研究,直至全院遷台[1][2]。
1949年,中央研究院隨國頻政府遷往台灣,王夢鷗亦為其中一員,1956年進入政治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與主任職位,直到1977年退休,於2002年逝世。
王夢鷗的學術世界建構於日本、歐美與中國經驗之上,早年多從事電影工作,出版《生命之花》、《紅心草》、《燕市風沙路》等書,後著手於中國古典研究,潛心禮學、文心雕龍、唐人小說、兼攝儒釋道,一生著作包括散論九十餘篇、專注三十種,就性質而言可以歸為五大類,即禮學研究、文心雕龍研究、美學、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唐人小說研究、小學創作與翻譯。2005年政治大學中文系設立「王夢鷗教授學術講座」以此紀念[3]。
研究與著作
早年多為劇本創作,曾出版《生命之花》、《紅心草》、《燕市風沙路》等書,後鑽研中國古典學術,成果包括《禮記研究》、《漢簡文字》、《鄒衍與陰陽 五行說》,《文心雕龍》、唐詩、《唐人小說校釋》(上下)、《唐詩人李益生平及其作品》、《文學概論》、《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散論達九十餘篇、專注三十種。[3]。
大事紀
日期 | 大事紀 |
---|---|
1907 | 出生於福建長樂 |
1926 | 就讀於福建國學院文史科 |
1929 | 東京美術專門學校美術批評科 |
1933 | 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文史科研究所 |
1929 | 就職於中央宣傳部編審 |
1937 | 返湖南任中學教師 |
1938 | 任職於國立廈門大學,擔任副教授 |
1941 | 就職於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委員 |
1941 | 於重慶任職中央政治學校,擔任副教授 |
1945 | 任職於協和大學,擔任教授 |
1945 | 任職於福建師範專科學校,擔任教授主任 |
1946 |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 |
1949 | 遷台 |
1956 | 國立政治大學主任 |
1956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教授 |
1962 | 任職於中國畫協會 |
1971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長 |
1977 | 退休 |
2002 | 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