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民1」: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5行: | 第5行: | ||
==生平== | ==生平== | ||
1909年朱建民先生出生於中國河南潢川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童年正值動蕩不安的時代,國家經歷著巨變,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朱建民在年少時期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和學習能力,這為他日後的學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1909年朱建民先生出生於中國河南[https://zh.wikipedia.org/zh-tw/ 潢川]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童年正值動蕩不安的時代,國家經歷著巨變,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朱建民在年少時期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和學習能力,這為他日後的學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1928年他考入中央政治學校(今[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國立政治大學]),主修外交系。在這裡,他受到嚴謹的學術訓練和全面的知識教育,逐漸萌發了對外交和政治學的濃厚興趣。 | 1928年他考入中央政治學校(今[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國立政治大學]),主修外交系。在這裡,他受到嚴謹的學術訓練和全面的知識教育,逐漸萌發了對外交和政治學的濃厚興趣。 | ||
1938年朱建民順利畢業,並在中央政治學校擔任助教,同時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 外交部]科員,開始了他的學術和教育事業。憑藉對學術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他迅速成為學校內的重要教員之一,教授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相關課程。 | |||
1959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隔年轉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並於1963年出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同時兼任私立東吳大學教授,隔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任教期間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外交和政治人才。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推動多項教育改革,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他強調課程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並引入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他的領導下,國立政治大學的學術聲譽和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朱建民不僅關注課堂教學,還積極推動學術研究,強化學術研究支持系統,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深入研究,並提升學術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 | |||
1959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隔年轉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並於1963年出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同時兼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 私立東吳大學]教授,隔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任教期間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外交和政治人才。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推動多項教育改革,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他強調課程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並引入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他的領導下,國立政治大學的學術聲譽和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朱建民不僅關注課堂教學,還積極推動學術研究,強化學術研究支持系統,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深入研究,並提升學術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 | |||
第19行: | 第20行: | ||
1969年卸下教務長一職後,朱建民先生同時兼任了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與外交研究所主任, 並以其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和廣博的知識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 1969年卸下教務長一職後,朱建民先生同時兼任了[https://zh.wikipedia.org/zh-tw/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與外交研究所主任, 並以其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和廣博的知識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 ||
朱建民先生分別於1971、1974年卸下外交研究所主任與法學院長之職,卸下教職後,他對教育和學術的熱情並未減退,並於1974年受邀擔任正中書局董事長,他繼續撰寫和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和專著,成為學術界的資深學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如《國際組織新論》、《近代的台灣》和《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等,對學術界和實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朱建民先生分別於1971、1974年卸下外交研究所主任與法學院長之職,卸下教職後,他對教育和學術的熱情並未減退,並於1974年受邀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 正中書局]董事長,他繼續撰寫和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和專著,成為學術界的資深學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如《國際組織新論》、《近代的台灣》和《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等,對學術界和實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
2008年因[https://zh.wikipedia.org/zh-tw/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日益嚴重,三年來一直在三總呼吸照護病房渡過。隔年百齡華誕時,由前校長[https://zh.wikipedia.org/zh-tw/ 歐陽勛]出面約政大師生六十餘人為朱建民先生祝壽,並出版「慶祝朱建民教授百齡誕辰學術論文集」。 | |||
2013年9月28日朱建民逝世,享年104歲。他的一生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見證了中國和台灣的巨大變遷,也為教育和學術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 2013年9月28日朱建民逝世,享年104歲。他的一生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見證了中國和台灣的巨大變遷,也為教育和學術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
於 2024年5月30日 (四) 09:55 的修訂
朱建民(1909年2月12日-2013年9月28日)是台灣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曾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他對台灣的教育和學術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生平
1909年朱建民先生出生於中國河南潢川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童年正值動蕩不安的時代,國家經歷著巨變,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朱建民在年少時期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和學習能力,這為他日後的學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8年他考入中央政治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主修外交系。在這裡,他受到嚴謹的學術訓練和全面的知識教育,逐漸萌發了對外交和政治學的濃厚興趣。
1938年朱建民順利畢業,並在中央政治學校擔任助教,同時擔任外交部科員,開始了他的學術和教育事業。憑藉對學術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他迅速成為學校內的重要教員之一,教授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相關課程。
1959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隔年轉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並於1963年出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同時兼任私立東吳大學教授,隔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任教期間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外交和政治人才。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推動多項教育改革,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他強調課程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並引入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他的領導下,國立政治大學的學術聲譽和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朱建民不僅關注課堂教學,還積極推動學術研究,強化學術研究支持系統,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深入研究,並提升學術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
1968年其妻葉湘旭女士病逝,享壽68歲。
1969年卸下教務長一職後,朱建民先生同時兼任了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與外交研究所主任, 並以其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和廣博的知識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朱建民先生分別於1971、1974年卸下外交研究所主任與法學院長之職,卸下教職後,他對教育和學術的熱情並未減退,並於1974年受邀擔任正中書局董事長,他繼續撰寫和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和專著,成為學術界的資深學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如《國際組織新論》、《近代的台灣》和《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等,對學術界和實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8年因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日益嚴重,三年來一直在三總呼吸照護病房渡過。隔年百齡華誕時,由前校長歐陽勛出面約政大師生六十餘人為朱建民先生祝壽,並出版「慶祝朱建民教授百齡誕辰學術論文集」。
2013年9月28日朱建民逝世,享年104歲。他的一生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見證了中國和台灣的巨大變遷,也為教育和學術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著作
《國際組織新論》、《近代的台灣》、《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軼事
遽聞朱建民先生授課不用麥克風,坐在最後一排仍然可以聽到他宏亮的聲音,上下課甚至準時到「分秒不差」。
大事記
日期 | 大事記 |
---|---|
1909年2月12日 | 出生於河南潢川 |
1928年 | 考入中央政校外交系 |
1933年 | 自中央政校外交系畢業 |
1933年 | 擔任外交部科員 |
1936年 | 攻讀德國柏林大學法學系 |
1950年6月 | 擔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主任秘書 |
1953年 | 擔任中央政校專任教授兼住任秘書 |
1954年 | 擔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 |
1956年 |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校友會理事長 |
1959年 |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
1960年 |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1961年 | 擔任中國政治學會第五屆理事 |
1962年 | 赴美於哈佛大學與密歇根大學研究政治學 |
1963年 |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私立東吳大學兼任教授 |
1964年 |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 |
1969年 |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外交研究所主任 |
1970年 | 擔任中國法治學會第七屆理事 |
1972年 | 擔任第五屆考試院考試委員 |
1973年 | 獲韓國成均館大學名譽法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
1974年 | 受邀擔任正中書局董事長 |
2010年 | 因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住進三總呼吸照護病房 |
2013年9月28日 | 辭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