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塘樓」: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3行: 第3行:


研究大樓落成啟用後,分配教育、政治、外交、財政、中文、公行、法律、統計、會計、邊政、經濟、國貿、三民主義與歷史等14個研究所使用。其後為紀念余井塘先生而重新命名,余井塘先生曾任政大在台復校籌備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後出任總統府資政。
研究大樓落成啟用後,分配教育、政治、外交、財政、中文、公行、法律、統計、會計、邊政、經濟、國貿、三民主義與歷史等14個研究所使用。其後為紀念余井塘先生而重新命名,余井塘先生曾任政大在台復校籌備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後出任總統府資政。
 
*〈校園建物歷史—圓弧設計的井塘樓〉,《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
[[Category:山下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Category:山下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於 2019年10月21日 (一) 02:31 的修訂

座落於社資中心旁邊的圓弧建築物為井塘樓,原稱研究大樓。由於政大各研究所分散,且缺乏研究室,1974年擬興建研究大樓1座,以供原本分散的各研究所辦公與上課之用,1976年完工,目的在於紓解教學、研究空間嚴重不足之現象。

研究大樓落成啟用後,分配教育、政治、外交、財政、中文、公行、法律、統計、會計、邊政、經濟、國貿、三民主義與歷史等14個研究所使用。其後為紀念余井塘先生而重新命名,余井塘先生曾任政大在台復校籌備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後出任總統府資政。

  • 〈校園建物歷史—圓弧設計的井塘樓〉,《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