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姬」: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第19行: 第19行: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僅收錄2001年以後)
(僅收錄2001年以後)


2019,〈二戰前後在漢口的臺灣人〉,《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1期,頁113-164。
2019,〈二戰前後在漢口的臺灣人〉,《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1期,頁113-164。

於 2020年5月14日 (四) 07:45 的修訂

圖檔描述:許雪姬大頭照  
引用自國家地理  

CC BY-NC 3.0
CC BY-NC 3.0

本網站上傳圖片採用CC-BY-NC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勿做為商業用途」

許雪姬(1953年-),澎湖人。臺灣歷史學家,研究專長為臺灣史。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第二任與第四任所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畢,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以研究二二八事件與口述歷史[6]而聞名,1991年即參與由賴澤涵教授所主持的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其他研究主題包括清代臺灣制度史、臺灣家族史、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及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著作

專書

2011,《樓臺重起(上編)--林本源家族與庭園歷史(再版)》,共232頁,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9,《樓臺重起(上編)--林本源家族與庭園歷史》,臺北:臺北縣政府。

2001,《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期刊論文

(僅收錄2001年以後)

2019,〈二戰前後在漢口的臺灣人〉,《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1期,頁113-164。

許雪姬,2017,〈口述歷史與區域史研究〉,《江淮文史》,2017年第2期,頁131-144。

許雪姬,2016,〈臺灣學.地方學.桃園學〉,《桃園文獻》,第2期,頁9-24。

許雪姬,2016,〈戰後上海的臺灣人團體及楊肇嘉的角色:兼論其所涉入的「戰犯」案(1943~1947)〉,《興大歷史學報》,第30期,頁81-116。

許雪姬,2016,〈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經驗〉,《歷史臺灣》,第11期, 頁75-132。

許雪姬,2015,〈「臺灣日記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第22卷第1期,頁153-184。

許雪姬,2015,〈另一類臺灣人才的選拔:1952-1968年臺灣省的高等考試〉,《臺灣史研究》,第22卷第1期,頁113-152。

許雪姬,2015,〈由「臺共」、漢奸到白恐受難者―莊泗川的一生(1905-2004)〉,《嘉義研究》,第11期,頁185-236。

許雪姬,2015,〈由日記看晚清北臺的社會生活〉,《臺北文獻》,直字第191期,頁41-99。

許雪姬,2014,〈「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的解讀與研究〉,《臺灣史研究》,第21卷第4期,頁187-217。

許雪姬,2014,〈近年来台湾口述历史的发展及其检讨〉,《口述史研究》,第一辑,頁311-356。

許雪姬,2014,〈解嚴後臺灣口述歷史的發展及其檢討1987~2014〉,《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刊》,第5期,頁2-38。

許雪姬,2014,〈清法北臺之戰的孫開華〉,林寬裕總編輯編,《清法戰爭滬尾戰役130周年研討會成果集》,頁163-182,臺北: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許雪姬,2014,〈滿洲國政府中的臺籍公務人員(1932-1945)〉,許雪姬編,《臺灣歷史的多元傳承與鑲嵌》,頁15-67,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許雪姬,若林正丈譯,2014,〈林献堂—台湾人良心の体現者〉,趙景達、原田敬一、村田雄二郎、安田常雄編,《戦争と向き合って―満洲事変~日本敗戦》,頁232-249,東京:有志舎。

許雪姬,2014,〈口述歷史中的座談會〉,許雪姬編,《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頁111-123,臺北: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許雪姬,2013,〈高普考試分省/區定額制的形成與在臺灣的實際運作〉,謝國興編,《邊區歷史與主體性型塑: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學術論文集》,頁157-207,臺北:中央研究院。

許雪姬,湯原健一譯,2013,〈満洲国政府における台湾籍高等官(一九三二~一九四五年)〉,馬場毅、許雪姬、謝國興、黃英哲編,《近代台湾の経済社会の変遷—日本とのかかわりをめぐって》,頁407-433,東京:東方書店。

許雪姬,2013,〈方志中的人物志—我如何纂修澎湖、臺中縣人物志〉,顏美麗編,《澎湖地方知識的探索與建構:澎湖研究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頁47-65,澎湖: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許雪姬,2013,〈臺灣口述歷史的回顧及展望〉,李向玉編,《眾聲平等:華人社會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頁30-44,澳門:澳門理工學院。

許雪姬,2012,〈鬮書的產生及其功能〉,劉錚雲主編,《明清檔案文書(一)》,頁561-60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

許雪姬,2012,〈1950年代前後臺灣的省籍問題〉,余敏玲編,《兩岸分治:學術建制、圖像宣傳與族群政治(1945-2000)》,頁281-318,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許雪姬,2012,〈臺灣史研究香火的傳承者與開創者–楊雲萍〉,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臺灣史上重要人物系列(三)》,頁40-55,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許雪姬,2011,〈交流與再認識:談"臺灣光復致敬團"的任務〉,楊彥杰編,《光復初期臺灣的社會與文化》,頁29-76,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許雪姬,2011,〈清代臺灣綠營中的旗籍總兵官〉,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編,《清代滿漢關係研究》,頁106-122,北京:社會科學研究出版社。

許雪姬,2010,〈在中國東北的台灣人,1908-1945〉,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編,《日據時期台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24-332,北京:九州出版社。

許雪姬,2007,〈他鄉的經驗: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口述訪談〉,當代上海研究所編,《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來自海峽兩岸的探討》,頁177-21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許雪姬,2007,〈高雄二二八事件真相再探〉,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紀念228事件60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171-214,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許雪姬,2006,〈戰後台灣民營鋼鐵業的發展與限制,1945-1960〉,陳永發編,《兩岸分途:冷戰初期的政經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293-3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許雪姬,2006,〈由鳳山縣城到國定古蹟—左營舊城的時代變遷〉,高雄市文獻會編,《鳳山縣舊城建城18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5-247,高雄:高雄市文獻會。

許雪姬,2005,〈張麗俊生活中的女性〉,陳志聲編,《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9-122,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許雪姬,2003,〈滿洲經驗與白色恐怖–「滿洲建大等案」的實與虛〉,許雪姬、薛化元、黃美滋編,《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專題研討會論文暨口述歷史紀錄》,頁1-40,臺北:戒嚴時期補償基金會。

許雪姬,2003,〈劉銘傳研究的評介—兼論自強新政的成敗〉,政治大學文學院編,《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鄭成功、劉銘傳〕》,頁303-322,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

許雪姬,2003,〈台灣家族史の回顧と展望〉,大日方純夫編,《民族.戰爭と家族》,東京:吉川弘文館。

許雪姬,2003,〈莊泗川訪問記錄〉,戒嚴時期補償基金會編,《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專題研討會論文暨口述歷史記錄》,頁130-230,台北:戒嚴時期補償基金會。

許雪姬,2002,〈日治時期澎湖瓦硐籍的醫生〉,澎湖縣文化局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論文集》,頁396-417,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許雪姬,2002,〈近年來中國學界對施琅的研究-以《施琅研究》一書為例〉,台南縣將軍鄉公所編,《將軍鄉名溯源暨施琅功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台南縣:台南縣將軍鄉公所。

許雪姬,2001,〈日治時期赴華南發展的高雄人〉,鄭水萍編,《高雄研究學報:(2000)高雄研究研討會論文集》,頁369-403,高雄:春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