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鎬」:修訂間差異
(→大事記) |
(→大事記) |
||
第67行: | 第67行: | ||
| 1955年 || 8月出席華僑文教會議。 | | 1955年 || 8月出席華僑文教會議。 | ||
|- | |- | ||
| 1958年 || 發表《華僑文教工作的回顧與前瞻 | | 1958年 || 發表《僑務月報》發表〈華僑文教工作的回顧與前瞻〉。 | ||
|- | |- | ||
| 1959年 || 擔任政治大學教授兼訓導長。 | | 1959年 || 擔任政治大學教授兼訓導長。 |
於 2024年7月7日 (日) 07:12 的修訂
馮鎬,(1908—1983),字金高。原籍廣州,生於廣東南海。黨政人員、政府官員,1959年擔任政大教授兼訓導長,1961年轉任正中書局,先後擔任副總經理、香港分店經理。
生平
馮鎬,字金高。原籍廣州,1908年生於廣東南海佛山鎮的商賈家庭。中學畢業後由鄒魯介紹,加入國民黨並積極參與黨務,1925年起先後擔任廣州市黨部工人部幹事、廣東省黨部總幹事,以及廣東省黨部民訓科秘書等職,從事組織訓練和民眾運動,直至1928年。1931年廣東中山大學教育系後北上南京,參加國民政府工作;1932年至1935年間任職立法院科員、在秘書長梁寒操手下擔任文書工作。1936年轉任南京市政府社會局督學。1937年對日戰爭爆發,12月南京保衛戰結束後返回故鄉廣東,此後轉往軍界任職,1939年起先後擔任第四戰區長官部秘書、第一戰區第一游擊縱隊政訓主任,以及第七戰區第三縱隊政訓主任,1941年受昔日立法院老長官梁寒操邀請,調往廣東省省黨部,任職專員督導第一區黨務,直至抗戰結束。戰後轉任廣州市第一中學校長。[1]。
1949年中國大陸局勢逆轉後,一度轉至香港,曾擔任國民黨改造委員會港澳總支部工作委員。1951年來臺進入革命實踐研究院,擔任黨政軍幹部合作研究員。1952年擔任省立台中一中學訓育主任,1953年轉任僑務工作,1955年3月被任命為僑務委員會第二處處長,同年8月出席華僑文教會議。後續先後擔任中國僑政學會二處理事與中國輔導學會理事。1958年曾於僑委會刊物《僑務月報》上發表「華僑文教工作的回顧與前瞻」一文。
1959年擔任政治大學教授兼訓導長,1961年辭卸政大訓導長和教職,轉任正中書局副總經理兼香港分店經理,在港期間曾任香港中國文化協會祕書長。
1983年因心臟病及腦溢血造成併發症,病逝於香港九龍伊利沙伯醫院,享年74歲。
著作
1936年在南京社會局任職督學時,曾出版《義務教育理論與實際》一書。來臺後未再出版專著,曾在僑務月刊上著有《海外僑生來台升學問題》《華僑文教工作的回顧與前瞻》
軼事
1.馮鎬本人在人事調查表中提及,其文官銓敘政書與經歷證件都遺失,而原因竟是在南京廣州、中山、台灣各地淪陷或作戰時遺失。
2.馮鎬曾接受謝東閔副總統的親自接見
大事記
年份 | 大事記 |
---|---|
1908年 | 8月生於廣東南海。 |
1925年 | 擔任廣州市黨部工人部幹事。 |
1926年 | 擔任廣東省黨部總幹事。 |
1927年 | 擔任廣東省黨部民訓科秘書。 |
1928年 | 就讀國立中山大學文科教育系。 |
1932年 | 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科員。 |
1933年 | 出版《義務教育理論與實際》。 |
1936年 | 擔任南京市政府社會局督學。 |
1938年 | 擔任廣東綏靖公署黨政局股長。 |
1939年 | 擔任僑務委員會第二處處長。 |
1939年 | 3月擔任第四戰區長官部秘書。 |
1939年 | 8月擔任第一戰區第一游擊雄隊政訓主任。 |
1940年 | 擔任第七戰區第三雄隊政訓主任。 |
1941年 | 擔任廣東省黨部第一區督導專員。 |
1945年 | 擔任廣州市第一中學校長。 |
1950年 | 擔任國民黨改造委員會港澳總支部工作委員。 |
1951年 | 6月入革命實踐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
1952年 | 擔任省立台中一中訓育主任。 |
1953年 | 在僑委會刊物《僑務月報》上發表〈海外僑生來台升學問題〉一文。 |
1955年 | 3月擔任僑務委員會第二處處長。 |
1955年 | 8月出席華僑文教會議。 |
1958年 | 發表《僑務月報》發表〈華僑文教工作的回顧與前瞻〉。 |
1959年 | 擔任政治大學教授兼訓導長。 |
1961年 | 辭卸政治大學教職,專任正中書局副總經理兼香港分店經理。 |
1980年 | 謝東閔副總統接見馮鎬。 |
1983年 | 病逝香港,享年74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