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鷗」: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檔案:王夢鷗先生 (出自林明德,《文論說部居泰 山──王夢鷗教授》).png|縮圖|王夢鷗(1907-2002),出處:林明德,《文論說部居泰山─王夢鷗教授》)]]
[[檔案:王夢鷗先生 (出自林明德,《文論說部居泰 山──王夢鷗教授》).png|200px|thumb|王夢鷗(1907-2002),出處:林明德,《文論說部居泰山─王夢鷗教授》)]]
 
 
王夢鷗,別號宴航,筆名梁宗之,著名文學創作與批評文學研究家,於1956年進入政大中文系擔任教授,1977年退休。
王夢鷗,別號宴航,筆名梁宗之,著名文學創作與批評文學研究家,於1956年進入政大中文系擔任教授,1977年退休。



於 2024年7月14日 (日) 06:47 的修訂

王夢鷗(1907-2002),出處:林明德,《文論說部居泰山─王夢鷗教授》)

王夢鷗,別號宴航,筆名梁宗之,著名文學創作與批評文學研究家,於1956年進入政大中文系擔任教授,1977年退休。

生平

王夢鷗,1907年出生於福建長樂,家族世代業儒,父親早故,由寡母撫養成人。

1926年就讀於福建國學院文史科研習國學,1929年畢業,赴日本就讀東京美術專門學校美術批評科,1931年因九一八事件返國,1933年再度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文史科研究所。

就讀早稲田大學期間,結識平岡武夫平岡武夫長期鑽研唐代文學與唐人小說,為日後王夢鷗的學術研究提供許多協助,而留日時期更與當地文人如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小川環樹池田末利等漢學家以及「東京學派」、「京都學派」等相交。除日本本土文人學派之外,留日期間亦開啟王夢鷗研究美國文學的契機,間接影響日後做文學考察與理論批評的視角與風格。

1936年自日返國,最初在中央電影廠編寫劇本、影評,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王夢鷗偕妻子梁氏回湖南老家,並在當地中學教書。後應小學同學薩本棟於邀請赴廈門大學任教,此時廈門大學林語堂魯迅施蟄存的帶領下研究成果可觀,廈門大學任職期間轉入學術研究,尤其當時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宋譽開啟了王夢鷗在宋代理學領域的涉獵。當時正值國共內戰的緊張氣氛下,王夢鷗勤於劇本創作,以激勵人民士氣。後間兼任中央研究院秘書,傾盡全力研究中國古代經典,直至遷臺[1][2]

1949年,中央研究院隨國民政府渡遷往臺灣。1956年進入政治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與主任職位,直到1977年退休。

2002年因病辭世,享嵩壽96歲。

研究與著作

王夢鷗的學術世界建構於日本、歐美與中國經驗之上,早年多從事電影工作,出版《生命之花》、《紅心草》、《燕市風沙路》等書,後著手於中國古典研究,潛心禮學文心雕龍唐人小說、兼攝儒釋道,一生著作包括散論九十餘篇、專注三十種,就性質而言可以歸為五大類,即禮學研究、文心雕龍研究、美學、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唐人小說研究、小學創作與翻譯。2005年政治大學中文系設立「王夢鷗教授學術講座」以資紀念[3]

早年多為劇本創作,曾出版《生命之花》、《紅心草》、《燕市風沙路》等書,後鑽研中國古典學術,成果包括《禮記研究》、《漢簡文字》、《鄒衍與陰陽 五行說》,《文心雕龍》、唐詩、《唐人小說校釋》(上下)、《唐詩人李益生平及其作品》、《文學概論》、《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文藝美學》、《曲禮校釋》、《樂記考》、《古名唐圖考》,散論達九十餘篇、專注三十種。[4]

大事紀

說明文字
日期 大事紀
1907年 7月12日出生於福建長樂
1926年 就讀於福建國學院文史科
1929年 東京美術專門學校美術批評科
1933年 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文史科研究所
1929年 就職於中央宣傳部編審
1937年 返湖南擔任中學教師
1938年 轉任廈門大學副教授
1941年 應聘擔任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委員
1941年 赴重慶擔任中央政治學校副教授
1945年 任職協和大學,擔任教授
1945年 任職福建師範專科學校,擔任教授主任
1946年 任職中央研究院
1949年 隨政府遷台臺
1956年 應聘政治大學中文系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1962年 任職中國畫協會
1971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長
1977年 自政治大學退休
2002年 9月22日逝世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