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薛鳳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浦薛鳳(1900-1997),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後首屆教務長、政治研究所長。資料來源:政大第19屆畢業紀念冊,典藏於政治大學圖書館。

浦薛鳳(1900-1997),政治學者,歷任台灣省政府秘書長、教育部政務次長。1954年復校後擔任本校首屆教務長、兼政治研究所長。1973年赴美講學,1997年在美辭世。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浦薛鳳,原名瑞堂,號逖生,1900年2月5日生於江蘇常熟。生於宿儒之家,幼年從父雪珊公讀書,少年時即能賦詩吟詠,鄉人譽為神童。1911年插班常熟塔前高小二年級,1914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以入學複試成績優異,被校方插班跳讀中等科二年級,與聞一多、羅隆基、吳澤霖、吳國楨等人同窗[1]。五四運動時期,返鄉組織常熟旅外學生聯合會,被推為會長。

1921年夏赴美留學,最初就讀明尼蘇達州翰墨林大學(Hamline University),主修政治學、副修哲學。就讀期間曾以外籍學生身份錄取為大學辯論代表隊成員,獲校際賽季軍。1923年夏隨陳華庚赴芝加哥,與羅隆基、何浩若、聞一多等人組織大江會。同年9月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政治學。1925年冬獲碩士學位,因雙親年邁亟盼獨子返國,放棄博士學位,1926年夏繞道歐洲抵達國門。

返國最初任教雲南東陸大學,因雲南軍閥征戰頻繁、轉任杭州任教浙江大學。1928年秋應聘返回母校清華大學任教,餘暇並在北京大學和北平大學等校講課。1931年出任政治系主任,調增本國政治學理課程;聘請蕭公權、陳之邁、錢端升等學者前往執教。1933年休假前往柏林大學研究政治哲學,次年返國後曾任《清華學報》主編,並著手撰寫《西洋近代政治思潮》專書。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一度受邀參加廬山談話會。北平易手日軍後,隻身赴長沙臨時大學、再轉昆明西南聯合大學。1939年3月,應召飛往重慶,此後七年以學人身份從政;擔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參事、兼《中央日報》總主筆,撰寫社論鼓舞民心士氣,公餘並講學於中央大學[2]。1944年8月奉派擔任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出席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並參加太平洋學會,次年再出席舊金山會議,草擬〈聯合國憲章〉。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隨政府復員遷往南京,調任行政院善後救濟會總署副署長,因署長易人而請辭,旋受時任行政院長張群邀請,轉任副秘書長。在行政院改組後請辭公職,專任中央大學[3]。。

1948年赴臺灣擔任臺灣省政府秘書長,輔佐四任省主席魏道明、陳誠、吳國楨和俞鴻鈞,任期長達六年(1948-1954),時人稱為政壇「不倒翁」。1954年適逢政治大學在臺復校,設置政治研究所,應時任教育部長張其昀聘請,出任首屆教務長兼政治研究首屆所長。期間曾協助籌劃清華大學在臺校。

1958年8月,梅貽琦就任教育部長,被任命為教育部政務次長。1960年返回政大,受聘為國家講座。1962年獲美國駐臺美援教育委員會遴選為交換學者,赴美擔任印第安納州漢諾瓦學院(Hanover College, IN),以及康乃狄克州橋港大學(University of Bridgeport, Conn.)客座教授。1963年獲聘橋港大學特聘教授,講授政治學課程,直至1971年。退休後轉往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講學,1974年二赴加州定居[4]

1997年1月7日病逝美國加州洛杉磯,享嵩壽98歲[5]。。

軼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浦薛鳳就任政大首任教務長時,正值復校之初,用人孔急,曾為政大引薦項昌權馬國驥陳宏振羅志淵等學人。項昌權原受吳國楨提拔,擔任民政廳副廳長。吳國楨因公開當局遭撤撤職查辦後遠走美國,項昌權卸職後,因經濟原因留住首府官舍。浦薛鳳除推薦其任教政治大學外,也發動雙方共同友人黃朝琴、俞鴻鈞、張祥傳、吳三連等人,以恭賀喬遷為名集資致贈禮金,促使項昌權儘速遷離官舍、就任教職。馬國驥為清華學校英文教師,借住孫立人住所,孫立人遭軟禁後,去留及住處均屬尷尬,浦薛鳳代為張羅聘任至政大任教,陳宏振亦曾為孫立人英文秘書,孫出事後蟄居不出,浦薛鳳代邀出任政大首任校長英文秘書。羅志淵和浦薛鳳素昧平生,但因浦曾閱讀羅所撰地方制度期刊論文,認為可資借重,因此敦聘至所任教[6]
  • 浦薛鳳二度任教政大政治研究所之初,曾引進鄒文海和呂春沂,政治研究所設立出期栽培的學生,後來多任教於政治學領域,包括荊知仁、雷飛隆、華力進、傅宗懋、胡述兆、張家洋、朱監章、陳寬強、馬起華、芮和蒸等人後來均擔任教職,影響臺灣政治學領域甚深。

著作和研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浦薛鳳為西方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研究權威,曾創「治五因素論」學說,用於以分析和詮釋政治現象。其專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曾被列入商務印書館大學叢書,在臺灣政治學界具有持久影響力。 政大圖書館典藏著作如下:

  • 《免於恐懼之自由》(臺北:聯合國中國同志會,1954年)
  • 《政治論叢》(臺北:正中書局,1955)
  • 《戰時論評集》(臺北:復興,1973年)
  • 《現代西洋政治思潮》(臺北市:正中書局,1974年)
  • 《太虛空裏一遊塵:八年抗戰生涯隨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 《政治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 《萬里家山一夢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音容宛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 《沙裏淘金滄桑鴻爪:浦薛鳳謅占集》(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
  • 《浦薛鳳回憶錄》上中下三冊(安徽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 《浦薛鳳子女海外書簡》(謝國興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5年)

參考資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浦薛鳳,2009年,〈代序〉,《浦薛鳳回憶錄》(上),安徽合肥:黃山書社。
  2. 〈浦薛鳳(浦逖生)〉,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侍從室系列廿一輯,編號:129-210000-1604。
  3. 浦薛鳳,2009年,〈政大教研〉,《浦薛鳳回憶錄》(中),安徽合肥:黃山書社。
  4.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所所友會,1997年,〈浦薛鳳先生行狀〉,《國史館館刊》(復刊第二十二期)。
  5. 同註四。
  6. 浦薛鳳,2009年,〈政大教研〉,《浦薛鳳回憶錄》(下),安徽合肥:黃山書社。頁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