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大樓



行政大樓,1986年興建,1990年竣工啟用,目前為本校行政中心。 經緯度:24.9862678,121.575198
規劃興建
本校行政中心原位於果夫樓,由於空間不足,行政單位分散多處辦公,師生訪賓洽公不便。1980年代中期,校方決定興建行政大樓,以便將行政單位集中於一處辦公。1985年起拆除男生自強一、二、三舍,準備在原址上興建行政大樓。[1]。1986年3月總務處公開徵求作品進行評選,委託曹祖明建築師設計、監造,並由中國力霸股份有限公司承包建造,造價9,0000000元,大樓建地面積 2782.37平方公尺,高度約為29.45公尺。[2] 。1986年7月15日破土動工,1990年3月完工,同年5月20日配合政治大學63週年校慶,舉行落成啟用儀式。本建物從提案規劃至竣工,前後費時五年,歷經歐陽勛、陳治世、張京育三任校長。[3]
外觀和用途
行政大樓外型以方框堆疊成立方體,二樓中庭設有植被、水池等仿園林造景。內部空間配置:一樓為停車場和空調主機房,二樓為大廳、餐廳,以及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三樓為學生事務處,四樓教務處,五樓總務處,六樓為校長室、秘書處、人事室,以及主計處,七樓為研究發展處、第一、二、三、五會議室,八樓為副校長室、國際合作處、教學發展中心,以及AI中心。[4]
行政大樓二樓大門前的階梯平台,經常有學生在此搭建舞台舉辦演唱會,許多校內活動或儀式典禮,也都在這個平台舉行。
公共藝術
這棟大樓二樓大廳內,有一座長4.9公尺,寬3.81公尺的陶壁,名為《傳承》。[5] 這座陶壁是1989年由知名陶藝家、美濃窯創辦人朱邦雄,應時任校長張京育之邀,特地為即將落成的行政大樓創作的作品。《傳承》以自夏代便存在的「補破鍋」傳統加以形象化而成。一片一片堆砌而成的鐵片象徵了代代的傳承,如同智慧隨著點滴累積,成為新舊世代間的薪火相傳。[6]《傳承》不僅是朱邦雄首度挑戰藝術陶壁的成果,更是國內第一座結合建築與大型藝術的作品,在公共藝術概念尚處萌芽期的時代,別具歷史意義。
整修
2013年7月1日進行整修屋頂及外牆時,進行檢測發現建物氯離子含量過高。[7] 2018年再度進行大樓結構補強及外牆修繕工程,由壬申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得標。[8] 本次整修自2018年8月6日開工,並在2019年11月20日完工驗收合格,費時年餘。整修期間,原本在行政大樓內辦公的行政處室,分散至山上校區產創總中心大樓,以及山下校區體育館等建物。[9]
參考資料
- ↑ 彭明輝。2007。《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
- ↑ 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行政大樓建築物使用執照〉。
- ↑ 彭明輝。2007。《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
- ↑ 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行政大樓建築物使用執照〉。
- ↑ 陳家弘,2024年2月15日,〈「補破鍋」串起政大代代傳承〉,《政大人》,網址:https://www.nccu.edu.tw/p/16-1000-16043.php?Lang=zh-tw 。
- ↑ 彭明輝,2007年,《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 ↑ 國立政治大學〈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第7屆第4次會議紀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 ↑ 國立政治大學,2018年,〈108年財務規劃報告書〉,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網址:https://financial.nccu.edu.tw/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22/06/108%E5%B9%B4%E5%BA%A6%E8%B2%A1%E5%8B%99%E8%A6%8F%E5%8A%83%E5%A0%B1%E5%91%8A%E6%9B%B8.pdf
- ↑ 國立政治大學,2020年,〈108年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網址:https://financial.nccu.edu.tw/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22/06/108%E5%B9%B4%E5%BA%A6%E6%A0%A1%E5%8B%99%E5%9F%BA%E9%87%91%E7%B8%BE%E6%95%88%E5%A0%B1%E5%91%8A%E6%9B%B8%E5%90%8C%E6%84%8F%E5%82%99%E6%9F%A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