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淵」: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行 1: 行 1:
[[檔案:羅志淵.png|200px|thumb|right|羅志淵()]]
[[檔案:羅志淵.png|200px|thumb|right|羅志淵()]]
羅志淵(1903—1974年10月9日),字孟浩,廣東寧縣人,政治學者。致力於海內外政治研究,為憲法領域之權威,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主任與教授。
羅志淵(1903—1974),字孟浩,憲法學者。1939年任教中央政治學校行政系,1957年獲聘政治大學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70年任教務長、法學院院長。1974年退休,同年辭世。


==生平==
==生平==
行 62: 行 62:
|1960年||中國憲法學會理事
|1960年||中國憲法學會理事
|-
|-
|1964年||繼任政大法學院院長
|1974年||自政大退休,同年10月28日病逝臺北榮總。
|-
|1964年||退休,同年十月辭世
|-
|-
|}
|}

於 2024年6月7日 (五) 10:52 的修訂

羅志淵()

羅志淵(1903—1974),字孟浩,憲法學者。1939年任教中央政治學校行政系,1957年獲聘政治大學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70年任教務長、法學院院長。1974年退休,同年辭世。

生平

羅智淵,字孟浩。民國前八年出生於廣東寧縣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因其家庭受鄰里欺壓,便搬至縣城南街。儘管如此,羅志淵仍舊刻苦勤學,就讀小學時成績為全班第一,雖然在學期間遭學校以未繳費為由勒令退學,但後來修完小學課程後便進入中學擔任工讀生和小學代課老師。

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隔年,羅志淵即考入中央黨校。1928年,中央黨校改制為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第一期,羅志淵則進入行政系就讀,中途因當時倭寇侵擾短暫離校,在此期間,羅志淵便與同學創辦《興寧時事日報》,1933年返校畢業後受分發至江蘇省民政廳擔任保甲指導員和編輯,同時與顏慶珠女士結縭,並育有六名子女。1936年,羅志淵在廣州市府服務,也應邀擔任中央通訊社貴陽分社編輯,隔年轉入貴州省府民政廳服務,1938年兼任戰時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委員,1939年返回母校兼任行政系講席。

抗戰勝利後,羅志淵隨即返回南京,並在隔年擔任立法院專門委員。1949年,羅志淵隨國民政府來台,除了延續立法院工作之外,也研究國會制度和議事規則等。1957年政大在台復校後,羅志淵兼任政治學系主任,1960年兼任較務長,1964年繼任法學院院長,任職期間對政大行政規劃頗有貢獻。1974年暑假,羅志淵自國立政治大學退休,後因病於榮總養病,但仍於同年9月辭世,享壽71歲,留下遺作《學海飄揚》。

羅志淵畢生致力於研究以及著述,除了擁有大量個人著作,在任教於政治大學期間也促成了《世界各國憲法大全》和《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

研究與著作

1940到1950年代著有《中國地方行政制度》、《中國憲政發展史》、《行政管理》、《中國憲法釋論》、《中國憲法的理論體系》;1950到1960年代著有《美國的國會》、《地方自治原理》、《日本國會制度》、《論責任內閣制》、《各國地方政府》;1960到1970年代著有《美國國會立法程序研究》、《英國政府及政治》、《美國政府及政治》、《法國政府及政治》、《政治學研究》、《憲法論叢》、《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1970後著有《西德政府及政治》、《政治學》、《立法程序論》、《戰後英德法政制發展評論》、《中國憲法與政治》、《立法技術論》及《學海飄萍》。

大事記

說明文字
日期 大事記
1903年 6月15日出生於廣東興寧縣
1918年 上小學
1928年 考進中央黨務學校第二期
1929年 中央黨務改制大學行政系
1932年 返鄉,創立興寧時事日報
1933年 畢業,至蘇省民政廳擔任保甲月刊編輯
1933年 與夫人顏慶珠女士結婚
1936年 於廣州市府服務
1936年 擔任中央通訊社貴陽分社編輯
1937年 於貴州省府民政廳服務
1938年 兼任戰時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委員
1939年 調返母校兼任行政系講席
1937年 擔任立法院專門委員
1948年 中央大學教授
1950年 隨政府來台
1951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專門委員
1953年 中國政治學會學務理事
1957年 政大在台復校,兼任政治系主任
1953年 中國政治學會學務理事
1960年 兼任政大教務長
1960年 中國憲法學會理事
1974年 自政大退休,同年10月28日病逝臺北榮總。

參考書目

羅平章,1975。《羅志淵先生紀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