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圖書館



中正圖書館,1976年興建,1977年竣工。位於山下校區東側,正面隔著四維道和和商學院館相望,東側為四維堂,西側為法學院館。曾為政大總圖書館。
規畫興建
政大圖書館原設於志希樓,但因空間有限,各系所成立時設圖書室,讀者借書往往須奔波於志希樓與各系所圖書室之間。時任校長李元簇決定建置總圖書館,以收納全校圖書,並且讓這棟圖書館成為全臺最大的大學圖書館。[1] 1976年起陸續拆除三棟女生宿舍、兩棟男生宿舍、一棟餐廳,以及網球場,以開闢建館空間。[2]
新建工程由張昌華建築師負責設計監造,和成工程公司承造。1976年3月26日開工,次年(1977年)3月26日竣工,並在當年校慶舉行啟用儀式。建地面積3,497.52平方公尺,樓地板總面積為14399.4平方公尺。[3] 建築本體為五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有如稜堡(bastion);四角設有向外凸出的鑽石形結構,中設置天井,方便採光及空氣流通。建築內部採取模組結構,並以現代化的通間取代隔間為原則設計。圖書館底層為防空避難室,兼作學生自習與閱報室。一樓為典藏閱覽室、陳芳明書房、孫中山紀念圖書館與校史檔案室,二樓為中西文期刊典藏區,三樓為中文圖書典藏區,四樓則為西文圖書典藏區。二、三、四樓期刊圖書均採開架式閱覽區。這棟圖書館落成當時,是全臺面積最大的大學圖書館。
蔣公坐像
中正圖書館規劃之初,李元簇校長和校友會會長潘振球、立法委員吳延環等研議,擬在一樓大廳設立首任校長蔣介石銅像坐像。與此同時,校方成立獻像募集基金委員會,統籌募款聯繫工作,由時任文理學院院長方豪擔任主委,訓導長芮和蒸任副主委,程運任總幹事、召集人,最後各個系所共捐出了23萬7千餘元,校友方面則募集到67萬3774元。總務長張長芳經由潘振球引介,委託復興美工雕塑科師生製作此一銅像,1977年4月30日鑄成運抵校內。銅像由純黃銅質打造,銅像採坐姿,高2.1公尺;手持書本,神情面露笑容,面對圖書館大廳正門。
1977年5月20日政大五十週年校慶當天,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於上午10時25分抵校祝賀,步行至中正圖書館,瞻仰蔣公銅像及鐫刻兩側的蔣公親筆訓詞。下午2時50分,時任總統嚴家淦蒞臨圖書館主持銅像揭幕暨圖書館落成典禮,並帶領政大師生及蒞會來賓,向蔣公銅像鞠躬致敬。
2010年代中期,政大師生開始討論撤除圖書館大廳銅像銅。2016年4月校務會議首見撤除銅像的提案。[4] 次年(2017年) 校務會議代表聯署遷移校內蔣公銅像之提案,獲得通過。會中校方成立「蔣中正銅像處理委員會」,研議遷移可行方式。[5] 之後歷經數次公聽會討論及意見蒐集後,校務會議於2017年11月通過「遷移乙尊銅像」方案,[6] 接下來在2018年1月的校務會議中,決議遷移中正圖書館蔣公坐姿銅像。[7] 同年8月10日,政大校方將銅像遷移至臺北市陽明山上由蔣夫人宋美齡創辦的華興育幼院。
廣場空間
中正圖書館前廣場,一度是舉行全校升旗典禮的地點。每一屆畢業生拍攝大合照,也經常選取中正圖書館做為背景。中正圖書館前方階梯也成了學生群聚之處。這個學生被戲稱為「墮落階」之處,經常可見男女學生們像青蛙般蹲踞於階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