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光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吳秋光(1936-1989),華裔印尼學生。1956年入學本校新聞系廿屆,大一時因遭控「受匪教育」被捕,未完成學業。影像攝於1961年仁愛教育實驗所,資料來源: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吳秋光(1936-1989),華裔印尼學生,本校新聞系廿屆。1956年入學,次年6月被捕,遭控「受匪教育」交付感化。1961年獲釋,1989年辭世。

生平

吳秋光,又名秋粦。1936年11月15日生於印尼西爪哇省萬隆(Bandung)市郊芝馬圩(Cimahi)地區,祖上為廣東梅縣客家人,家中業商。父母雙亡,兄弟八人排行第七[1],印尼萬隆華僑中學肄業。

1953年12月赴北京求學,先分發至北京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準備投考大學。1956年7月間因對大陸求學生活失望離開北京,南下廣東出境香港。同年9月經由國民黨當局駐港機構安排,隨「大陸逃港僑生觀光團」赴臺參訪,旋由僑委會保送政治大學新聞系第廿屆[2],和賴光臨、劉建順、羅大任等人同窗[3]

入學後因經費遲未發放,不得已變賣鋼筆、手錶應急,致函僑務委員會,直言自己受國府片面宣傳來到臺灣,結果發現臺灣和大陸對待僑生如出一轍。指責僑委會官員擺架子、對於僑生生計問題漠不關心[4],言論引發當局注意。不久之後,即因代辦入境證件以及攜帶免稅商品貨款等問題,和香港友人陳某發生糾紛,雙方在信件中爭執,遭當局偵知。同年6月1日被調查局幹員自政大學生宿舍帶走,經偵訊後扣押,依懲治匪諜條例移送省保安司令部,同年10月7日軍事檢察官以「受匪教育達二年之久,來臺後猶致函匪徒,企圖與匪勾結,思想顯受匪毒」為由,聲請交付感化三年[5]。1957年10月21日被送至臺灣生產教育實驗所執行,1960年10月間所方同意結訓,但因覓保無著,遲至1961年4月18日方獲開釋[6]

重獲自由後,一度經營小吃店,也擺攤賣過小籠包和便當生意,但都以賠錢收場。曾經幾次應徵餐廳廚師,但上班數日後,因警察上門盤查遭東家辭退。1983年外出求職時發生車禍,因缺乏後續照護,導致肌肉萎縮、纏綿病榻。1989年病逝嘉義榮民醫院,得年54歲[7]

2010年11月吳秋光家屬向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提出補償申請,2011年4月經第7屆第1次臨時董監事會認定本案「屬思想層次問題,非有實據」,同意予以補償。2019年5月30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裁保安處分宣告。[8]

參考資料

  1. 〈童元璋等感化犯結訓〉,國防部檔案,典藏於國發會檔管局,編號:A305000000C/0049/1537.3/0010。
  2.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46)安訴字第2449號聲請書〉,國防部檔案,典藏於國發會檔管局,編號:A305000000C/0049/1537.3/0010。
  3. 蘇福欣主編,1995年,《政大新聞系所友名錄》,頁10-13,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所。
  4. 〈一般經常性案件〉,僑務委員會,典藏於國發會檔管局,編號:A319000000B/0045/002199/51/0006/002。
  5.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46)審聲字第67號裁定書〉,國防部檔案,典藏於國發會檔管局,編號:A305000000C/0049/1537.3/0010。
  6. 〈仁愛教育實驗所新生個案資料〉頁50,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典藏於國發會檔管局,編號:A305440000C/0080/1525.3/1。
  7. 吳秋光家屬訪談,2025年1月25日。
  8. 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2019年5月30日,〈促轉三字第1085300156A號撤銷有罪判決公告〉,《行政院公報》,第25卷100期。網址:https://www.ey.gov.tw/tjb/3EB8936D1BD0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