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君章」:修訂間差異
(→生平)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7 次修訂) | |||
第7行: | 第7行: | ||
蔣君章,1905年出生於江蘇崇明。7歲即進入私塾啟蒙,後進入南堡鎮懷德小學,隔年在母親的期許之下輟學至商店做學徒,5年後重拾書本回到教育體系中。1922年畢業後先後就讀上海倉勝明智大學附中、再轉入海門中學。<ref name=":0">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上)〉,《傳記文學》,45:1(266)</ref>。最後在1925年考入東南大學,最初錄取數學系,之後改轉法律系,後發現志趣不合,再轉至史地系。並在25歲以特優成績完成大學教育,隨即應聘至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擔任國學教師,次年起,先後在浙江省立一中、杭州女子中學等校擔任史地科教師。 | 蔣君章,1905年出生於江蘇崇明。7歲即進入私塾啟蒙,後進入南堡鎮懷德小學,隔年在母親的期許之下輟學至商店做學徒,5年後重拾書本回到教育體系中。1922年畢業後先後就讀上海倉勝明智大學附中、再轉入海門中學。<ref name=":0">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上)〉,《傳記文學》,45:1(266)</ref>。最後在1925年考入東南大學,最初錄取數學系,之後改轉法律系,後發現志趣不合,再轉至史地系。並在25歲以特優成績完成大學教育,隨即應聘至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擔任國學教師,次年起,先後在浙江省立一中、杭州女子中學等校擔任史地科教師。 | ||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隨服務學校西遷至浙江桐廬、淳安一帶,奉教育廳令就地解散。遂和友人輾轉贛湘鄂三省,1938年春抵達武昌,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工作,黨政生涯自此展開。1939年供職中央訓練委員會三處幹事,升為總幹事。1940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4%B8%AD%E5%A4%AE%E5%9F%B7%E8%A1%8C%E5%A7%94%E5%93%A1%E6%9C%83%E8%AA%BF%E6%9F%A5%E7%B5%B1%E8%A8%88%E5%B1%80 中央調查統計局]。1941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6%B0%91%E6%94%BF%E5%BA%9C%E8%BB%8D%E4%BA%8B%E5%A7%94%E5%93%A1%E6%9C%83%E5%A7%94%E5%93%A1%E9%95%B7%E4%BE%8D%E5%BE%9E%E5%AE%A4 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俟侍從室結束,歷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中央宣傳部專門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國民政府秘書。抗戰勝利後,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B8%83%E9%9B%B7 陳布雷]辦公室機要秘書,並兼《中央日報》主筆與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教授。1948年12月出任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1949年5月來臺,應聘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6%B0%E7%94%9F%E5%A0%B1 臺灣新生報]》總編輯,6月奉命兼任總裁辦公室第五組副組長。《中央日報》在臺復刊後出任主筆,並兼《民族晚報》主筆。因工作繁忙,辭《新生報》總編改就主筆。1950年3月間蔣介石總統「復行視事」,出任總統府秘書<ref name=":1">[https://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name:%E8%94%A3%E5%90%9B%E7%AB%A0 〈蔣君章〉,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ref>。[https://memory.nhrm.gov.tw/NormalNode/Detail/144?MenuNode=12 總統府資料組]成立時,奉命兼任副組長。8月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6%94%B9%E9%80%A0%E6%96%B9%E6%A1%88 國民黨改造委員會]秘書,嗣任中央黨部第四組副主任,辭總統府秘書和新生報主筆。當時《中華日報》改組,任副社長。1951年6月辭《中華日報》副社長。同年冬,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ref name=":2"> |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隨服務學校西遷至浙江桐廬、淳安一帶,奉教育廳令就地解散。遂和友人輾轉贛湘鄂三省,1938年春抵達武昌,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工作,黨政生涯自此展開。1939年供職中央訓練委員會三處幹事,升為總幹事。1940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4%B8%AD%E5%A4%AE%E5%9F%B7%E8%A1%8C%E5%A7%94%E5%93%A1%E6%9C%83%E8%AA%BF%E6%9F%A5%E7%B5%B1%E8%A8%88%E5%B1%80 中央調查統計局]。1941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6%B0%91%E6%94%BF%E5%BA%9C%E8%BB%8D%E4%BA%8B%E5%A7%94%E5%93%A1%E6%9C%83%E5%A7%94%E5%93%A1%E9%95%B7%E4%BE%8D%E5%BE%9E%E5%AE%A4 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俟侍從室結束,歷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中央宣傳部專門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國民政府秘書。抗戰勝利後,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B8%83%E9%9B%B7 陳布雷]辦公室機要秘書,並兼《中央日報》主筆與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教授。1948年12月出任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1949年5月來臺,應聘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6%B0%E7%94%9F%E5%A0%B1 臺灣新生報]》總編輯,6月奉命兼任總裁辦公室第五組副組長。《中央日報》在臺復刊後出任主筆,並兼《民族晚報》主筆。因工作繁忙,辭《新生報》總編改就主筆。1950年3月間蔣介石總統「復行視事」,出任總統府秘書<ref name=":1">[https://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name:%E8%94%A3%E5%90%9B%E7%AB%A0 〈蔣君章〉,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ref>。[https://memory.nhrm.gov.tw/NormalNode/Detail/144?MenuNode=12 總統府資料組]成立時,奉命兼任副組長。8月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6%94%B9%E9%80%A0%E6%96%B9%E6%A1%88 國民黨改造委員會]秘書,嗣任中央黨部第四組副主任,辭總統府秘書和新生報主筆。當時《中華日報》改組,任副社長。1951年6月辭《中華日報》副社長。同年冬,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ref name=":2">〈蔣君章〉,國史館文物史料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系列,編號:129-210000-2426_1-50 </ref>。 | ||
1952年,因在《中國一周》雜誌撰寫〈宋子文莫斯科談判追記〉<ref name=": | 1952年,因在《中國一周》雜誌撰寫〈[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2/8e/6e.html 宋子文莫斯科談判追記]〉<ref name=":3"> 蔣君章,1952年3月24日,《中國一周》,卷100,頁14-16</ref>,洩露1945年8月間國民政府和蘇聯當局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過程若干內幕,文章刊出後蔣介石總統大怒,下令「永不錄用」。1955年獲最高當局諒解恢復若干職務。1957年應政治大學邊政系主任[[胡耐安]]邀請至邊政研究所授課,此後除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也在臺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諸校講授史地課程。 | ||
1968年,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1977年自政治大學退休,受聘擔任國史館特約纂修。1986年4月28日逝世,享年82歲。 | 1968年,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1977年自政治大學退休,受聘擔任國史館特約纂修。1986年4月28日逝世,享年82歲。 | ||
第59行: | 第59行: | ||
| 1951年 || 辭《中華日報》副社長,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 | | 1951年 || 辭《中華日報》副社長,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 | ||
|- | |- | ||
| 1952年 || 因撰文賈禍,遭蔣介石總統下令「免除一切職務」處分。 | | 1952年 || 因撰文賈禍,遭蔣介石總統下令「免除一切職務」處分<ref name=":4">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1952年4月3日,〈蔣中正指示免除蔣君章職務不得參加各種工作〉,蔣中正總統文物系列,編號:002-010400-00019-022。</ref>。 | ||
|- | |- | ||
| 1955年 || | | 1955年 || 獲蔣介石總統諒解,去除部份處分,出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專門委員。 | ||
|- | |- | ||
| 1957年 || 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及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教授。 | | 1957年 || 應聘擔任政治大學邊政系教授,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及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教授。 | ||
|- | |- | ||
| 1968年 || 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ref name=": | | 1968年 || 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ref name=":5">[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8B%E5%90%9B%E7%AB%A0/7547926 〈蔣君章〉,百度百科]</ref>。 | ||
|- | |- | ||
| 1977年 || 自政大退休;受聘為國史館特約纂修<ref name=": | | 1979年 || 因《民初風雲人物》(三民書局,1976年)一書,獲頒第五屆[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AE%B6%E6%96%87%E8%97%9D%E7%8D%8E 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 | ||
|- | |||
| 1977年 || 自政大退休;受聘為國史館特約纂修<ref name=":6">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下)〉,《傳記文學》,45:2(267)</ref>。 | |||
|- | |- | ||
| 1986年4月28日 || 逝世,享年82歲。 | | 1986年4月28日 || 逝世,享年82歲。 | ||
第75行: | 第77行: | ||
蔣君章長期在委員會侍從室服務,和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相熟,1948年11月間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後,蔣君章是最先發現陳布雷死亡的人。 | 蔣君章長期在委員會侍從室服務,和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相熟,1948年11月間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後,蔣君章是最先發現陳布雷死亡的人。 | ||
[[category:政大人物]] | [[category:政大人物]] | ||
[[ | [[Category:政大教職員]] | ||
[[Category:史地學者]] | |||
[[Category:邊政系]] | |||
[[Category:民族社會系]] | |||
[[Category:社會科學院]] | |||
[[Category:國家文藝獎得主]] | |||
[[Category:中央政治學校時期]] | |||
[[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時期]] |
於 2024年4月16日 (二) 01:56 的最新修訂
人物簡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蔣君章(1905年—1986年),生於江蘇省崇明,筆名惜秋,史地學者,1955年專任政治大學教授,1988年退休。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蔣君章,1905年出生於江蘇崇明。7歲即進入私塾啟蒙,後進入南堡鎮懷德小學,隔年在母親的期許之下輟學至商店做學徒,5年後重拾書本回到教育體系中。1922年畢業後先後就讀上海倉勝明智大學附中、再轉入海門中學。[1]。最後在1925年考入東南大學,最初錄取數學系,之後改轉法律系,後發現志趣不合,再轉至史地系。並在25歲以特優成績完成大學教育,隨即應聘至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擔任國學教師,次年起,先後在浙江省立一中、杭州女子中學等校擔任史地科教師。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隨服務學校西遷至浙江桐廬、淳安一帶,奉教育廳令就地解散。遂和友人輾轉贛湘鄂三省,1938年春抵達武昌,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工作,黨政生涯自此展開。1939年供職中央訓練委員會三處幹事,升為總幹事。1940年調任中央調查統計局。1941年調任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俟侍從室結束,歷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中央宣傳部專門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國民政府秘書。抗戰勝利後,任陳布雷辦公室機要秘書,並兼《中央日報》主筆與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教授。1948年12月出任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1949年5月來臺,應聘擔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6月奉命兼任總裁辦公室第五組副組長。《中央日報》在臺復刊後出任主筆,並兼《民族晚報》主筆。因工作繁忙,辭《新生報》總編改就主筆。1950年3月間蔣介石總統「復行視事」,出任總統府秘書[2]。總統府資料組成立時,奉命兼任副組長。8月任國民黨改造委員會秘書,嗣任中央黨部第四組副主任,辭總統府秘書和新生報主筆。當時《中華日報》改組,任副社長。1951年6月辭《中華日報》副社長。同年冬,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3]。
1952年,因在《中國一周》雜誌撰寫〈宋子文莫斯科談判追記〉[4],洩露1945年8月間國民政府和蘇聯當局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過程若干內幕,文章刊出後蔣介石總統大怒,下令「永不錄用」。1955年獲最高當局諒解恢復若干職務。1957年應政治大學邊政系主任胡耐安邀請至邊政研究所授課,此後除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也在臺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諸校講授史地課程。
1968年,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1977年自政治大學退休,受聘擔任國史館特約纂修。1986年4月28日逝世,享年82歲。
著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蔣君章畢生從事教育、新聞工作,是著名地理學家。他長於寫作,一生著作甚豐,出版書籍達上百冊,曾獲臺灣最佳傳記文學獎、優良著作獎、中正文化學術著作獎及中山學術著作獎等榮譽。其傳世著作多與中國史地有關,包括:《台灣歷史概要》、《台灣與大陸》、《戰國風雲人物》、《中華民國建國史》、《傷逝集》、《政治地理學原理》、《民族精神在台灣》、《邊疆地理》。
大事記[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日期 | 大事記 |
---|---|
1905年10月29日 | 出生 |
1912年 | 7歲進入私塾,又入龔氏私立懷德國民學校。 |
1913年 | 輟學,去商店做學徒。 |
1918年 | 13歲下半,進入懷德國民小學讀五年級。 |
1922年 | 考取倉勝附中。 |
1922年 | 17歲,中學肄業,同年,父親過世。 |
1925年 | 考入東南大學,因病休學半年,復學後,東南大學改名為中央大學,初擬研讀數學,繼改讀法律,最後進入史地系。 |
1930年 | 蔣君章以特優成績,完成大學教育,並應聘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任國學教師。 |
1931年 | 改就浙江省立第一中學任史地教師。 |
1932年 | 改任杭州女子中學地理教師。 |
1938年 | 進入國民政府中央軍委政治部第一廳工作。 |
1939年 | 任中央軍委第三處幹事,後升總幹事。 |
1940年 | 任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專員,同年,母親過世。 |
1941年 | 調任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 |
1948年 | 任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 |
1949年 | 抵台,就任《新生報》總編兼任總裁辦公室第五組副組長及《中央日報》、《民族晚報》主筆。 |
1950年 | 任總統府秘書,同年呈請辭職、中央改造委員會秘書、中央黨部第四組副主任,兼任《中華日報》副社長,後辭總統府秘書和《新生報》主筆。 |
1951年 | 辭《中華日報》副社長,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 |
1952年 | 因撰文賈禍,遭蔣介石總統下令「免除一切職務」處分[5]。 |
1955年 | 獲蔣介石總統諒解,去除部份處分,出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專門委員。 |
1957年 | 應聘擔任政治大學邊政系教授,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及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教授。 |
1968年 | 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6]。 |
1979年 | 因《民初風雲人物》(三民書局,1976年)一書,獲頒第五屆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 |
1977年 | 自政大退休;受聘為國史館特約纂修[7]。 |
1986年4月28日 | 逝世,享年82歲。 |
軼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蔣君章長期在委員會侍從室服務,和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相熟,1948年11月間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後,蔣君章是最先發現陳布雷死亡的人。
- ↑ 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上)〉,《傳記文學》,45:1(266)
- ↑ 〈蔣君章〉,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
- ↑ 〈蔣君章〉,國史館文物史料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系列,編號:129-210000-2426_1-50
- ↑ 蔣君章,1952年3月24日,《中國一周》,卷100,頁14-16
- ↑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1952年4月3日,〈蔣中正指示免除蔣君章職務不得參加各種工作〉,蔣中正總統文物系列,編號:002-010400-00019-022。
- ↑ 〈蔣君章〉,百度百科
- ↑ 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下)〉,《傳記文學》,45: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