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中央政治學校時期」: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立內容為「Category:師大精神」的新頁面)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Category: | ==中央政治學校前期(西元1929年至1939年)== | ||
隨著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國民政府宣布進入訓政時期。民國十八年,本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由原屬短期訓練性質的黨校擴充發展為具有研究部、學院、大學部、各式專修班的高等學府。中央政校是訓政時期培育政治人才的搖籃,學生入學後完全享受公費待遇,畢業後由黨政機關分發適當工作,對知識青年有絕大號召力,錄取者皆為一時之選。 | |||
==中央政治學校後期(西元1937年至1946年,含中央幹部學校)== | |||
民國二十六年,對日抗戰爆發,本校由南京紅紙廊西遷至重慶小溫泉。抗戰期間,需才孔急,本校調整教育方針,一切以抗戰救國為依歸,因此停辦或緩辦長期性質的教育部門,開設短期性質的訓練部門,以造就大量可用之才。民國二十七年,蔣中正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自兼團長。民國三十三年,為擴大訓練青年幹部,三青團創立「中央幹部學校」,以重慶復興關為校址。 | |||
[[分類:發展階段]] | |||
[[Category:政大校史]] |
於 2024年7月18日 (四) 03:28 的最新修訂
中央政治學校前期(西元1929年至1939年)[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隨著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國民政府宣布進入訓政時期。民國十八年,本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由原屬短期訓練性質的黨校擴充發展為具有研究部、學院、大學部、各式專修班的高等學府。中央政校是訓政時期培育政治人才的搖籃,學生入學後完全享受公費待遇,畢業後由黨政機關分發適當工作,對知識青年有絕大號召力,錄取者皆為一時之選。
中央政治學校後期(西元1937年至1946年,含中央幹部學校)[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民國二十六年,對日抗戰爆發,本校由南京紅紙廊西遷至重慶小溫泉。抗戰期間,需才孔急,本校調整教育方針,一切以抗戰救國為依歸,因此停辦或緩辦長期性質的教育部門,開設短期性質的訓練部門,以造就大量可用之才。民國二十七年,蔣中正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自兼團長。民國三十三年,為擴大訓練青年幹部,三青團創立「中央幹部學校」,以重慶復興關為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