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頁面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2025年4月4日 (五) 13:18 鼎丞樓 (歷史 | 編輯) [230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鼎丞樓,1964年完工,位於山下校區東側,與四維堂 、天放樓兩棟建物成三犄角之勢。以政校係物委員兼教育長丁惟汾命名,原為院系辦公大樓。」的新頁面)
- 2025年4月2日 (三) 02:52 王健民 (歷史 | 編輯) [4,659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王健民」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25日 (二) 05:58 闕鎬曾 (歷史 | 編輯) [3,165位元組] 110101015(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200px|thumb|right|闕鎬曾,號靜波(1905-?) 1959年到校,擔任歷史系教授,1972年退休 闕鎬曾(1905年9月-?),號靜波。曾任福建省訓練團政治教官,1959年到校,擔任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1972年退休。 ==生平== 闕鎬曾,籍貫福建省[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0%B8%E5%AE%9A%E5%8C%BA_(%E9%BE%99%E5%B2%A9%E5%B8%82)]。1930年1月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24日 (一) 03:32 災難事件 (歷史 | 編輯) [100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水災== *1962年歐珀和愛美颱風:(第15次校務會議,地點新聞館,1963/01/15)」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8:36 胡良珍 (歷史 | 編輯) [4,883位元組] 小光(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胡良珍,1924年生,福建古田人。國立政治大學專任教授。畢業於成都燕京大學法學院、南京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56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57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臺灣大學客座教授、法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教授」的新頁面) 標籤:視覺化編輯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41 胡濈 (歷史 | 編輯) [1,130位元組] 112501016(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right|350px|thumb|胡濈(1912-?),於1964年二月始擔任政大財稅學系兼任教授,並於1968年八月至1974年二月間擔任企業管理學系教授」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38 劉太希 (歷史 | 編輯) [5,083位元組] DN Chiang(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230px|thumb|right|1900~」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34 蕭自誠 (歷史 | 編輯) [8,900位元組] YuShin(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250px|right|蕭自誠(1909~」的新頁面) 標籤:視覺化編輯器:已切換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33 酆裕坤 (歷史 | 編輯) [3,259位元組] 林晶巧(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照片)」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32 盛禮約 (歷史 | 編輯) [5,570位元組] Dola110416(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盛禮約,出生於1916年10月15日。」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30 嚴恩紋 (歷史 | 編輯) [2,429位元組] 葉楷翎(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200px|thumb|left|嚴恩紋」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26 王震寰 (歷史 | 編輯) [5,117位元組] 余旻璇(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230px|thumb|left|王震寰(1903~?)」的新頁面) 標籤:視覺化編輯器:已切換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24 童秀明 (歷史 | 編輯) [3,785位元組] Hsuanyi(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right|200px|thumb|童秀明(」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21 祁致賢 (歷史 | 編輯) [5,046位元組] 余欣諭(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祁致賢」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20 吳南軒 (歷史 | 編輯) [4,881位元組] 陳品蓁(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吳南軒」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20 王文俊 (歷史 | 編輯) [3,483位元組] 覃翰(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王文俊」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20 齊覺生 (歷史 | 編輯) [6,385位元組] Zaneta06(留言 | 貢獻) (建立空白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馬小梅 (歷史 | 編輯) [3,862位元組] Zys(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馬小梅」的新頁面) 標籤:視覺化編輯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祁述祖 (歷史 | 編輯) [2,982位元組] Kengin(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祁述祖」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梁嘉彬 (歷史 | 編輯) [7,708位元組] Patty(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梁嘉彬」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洪寶樹 (歷史 | 編輯) [4,379位元組] 陳成(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洪寶樹」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陶唐 (歷史 | 編輯) [4,677位元組] Minxuan0510(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陶唐」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張金鑑 (歷史 | 編輯) [262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張金鑑」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7:19 夏道平 (歷史 | 編輯) [7,742位元組] Minzer(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夏道平」的新頁面)
- 2025年3月18日 (二) 06:27 第八教室 (歷史 | 編輯) [2,735位元組] 112501016(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右|縮圖|350x350像素|影像攝於2025年 == 地理位置 == 第八教室位於山下校區主校門右側,校門口警衛室旁。一樓現為校友服務中心和校友會,二樓則為理學院實驗室。 == 面積與建造 == 第八教室於1959年完工,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地面兩層,樓地板面積一共640平方公尺,其中一樓與二樓各佔320平方公尺 <ref name="":1"">臺…」的新頁面) 標籤:視覺化編輯
- 2025年2月13日 (四) 09:29 荊知仁 (歷史 | 編輯) [3,370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荊知仁(1927-1998),政大政治所畢業留校任教,歷任政治系主任(1977-1982)、政治研究所所長(1983-1986)、法學院院長(1989-1992)等行政職務。1992年退休,1998年辭世。 ==生平== 荊知仁,1927年8月22日生於河南武陟, 中學時期遭逢對日抗戰爆發,全校師生隨游擊隊潛渡黃河,流亡西安。1944年響應「十萬青年時萬軍」號召,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20…」的新頁面)
- 2025年2月13日 (四) 07:02 楊樹藩 (歷史 | 編輯) [3,196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楊樹藩(1919-2017),政大研究所畢業留校,歷任政治系講師、副教授、教授,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1977-1984),1986年退休。 ==生平== 楊樹藩,字卓明。1919年6月1日生於熱河阜新,家中以經商維生。 熱河省立師範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就讀日本警察學校。返國後從事警職,二次大戰結束後曾任嫩江省警務處科長(1947-1948)。1949年國共內戰方殷…」的新頁面)
- 2025年2月2日 (日) 03:02 鄒文海 (歷史 | 編輯) [6,106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鄒文海」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31日 (五) 05:49 俞自鋒 (歷史 | 編輯) [5,947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俞自鋒(1941-1963),華裔馬來西亞學生。1962年9月入學,1963年遭人發現陳屍指南宮後山,官方以「自殺」結案。過世50年後海外家人始尋獲墓葬,死亡原因迄今仍有爭議。 ==生平== 俞自鋒,1941年8月15日出生於馬來亞霹靂州檳榔嶼(即今馬來西亞檳城),祖籍海南文昌。1948年隨母親回海南娘家,1953年返回。先後就讀檳城培華小學、中正學校。畢業後…」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27日 (一) 17:10 校園生態 (歷史 | 編輯) [9,050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政大校園內 ==哺乳動物==」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27日 (一) 10:45 校園設施與地標 (歷史 | 編輯) [393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校園出入口== *政大校門 *東側門 *西側門 *後門 ==道路和橋樑== *四維道 *八德道 *環山一道 *環山二道 *行健道 *渡賢橋 *濟賢橋 *好漢波 ==地標== *八角亭 *蔣公騎馬像 *精神堡壘 *桃園 *李園 *梅園 *大草原 ==地標==」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27日 (一) 10:26 校園建物 (歷史 | 編輯) [7,697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校園建物介紹政大校園中各種建物,包括各種行政和教學校舍、學人宿舍,以及學生宿舍。 ==行政和教學校舍== *四維堂 *果夫樓 *志希樓 *井塘樓 *逸仙樓 *風雩樓 *天放樓 *憩賢樓 *大仁樓 *大智樓 *大勇樓 *學思樓 *行政大樓 *資訊大樓 *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大樓 *中正圖書館 *達賢圖書館 *法學院館 *商學院館 *綜合院館 *體育館 *游泳館 *道藩樓 *百年樓 *…」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26日 (日) 08:51 陳宏振 (歷史 | 編輯) [4,457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陳宏振(1900-不詳),字君毅,籍貫福建林森,曾任職駐美軍事代表團。1957年到校,先後任教共同科目、西洋語文學系,1973年退休。 ==生平== 陳宏振,字君毅,1900年6月24日生於福建林森(今屬福州市)。出生於榕城世家,其母舅為廣州起義黃花崗烈士方聲洞<ref name=":1">陳宏振,1971年12月1日,〈我上了最值得紀念的一課〉,《大華晚報》,嚴家淦…」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19日 (日) 04:52 吳秋光 (歷史 | 編輯) [3,974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吳秋光(1936-1989),印尼僑生,1957年入學本校新聞系,同年被控「受匪教育」裁定感化教育三年。1960年獲釋,1989年辭世。 吳秋光,1936年11月15日生於印尼西爪哇省萬隆(Bandong)附近的芝馬圩(CimaHi),又名秋粦。父母早逝,排行第七,上有兄長六人。 1953年印尼萬隆華僑中學肄業,同年12月間赴北京求學,分發至北京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16日 (四) 14:52 閻子桂 (歷史 | 編輯) [20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閻子桂(1913-)」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12日 (日) 12:00 謝瀛春 (歷史 | 編輯) [2,771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生平== 1951年出生於臺北,1970年北一女中畢業後進入政治大學新聞系。1974年考取政治大學新聞所,並在兩年後以碩士論文獲頒碩士學位,即加入《科學月刊》,擔任執行編輯。1978年辭職赴美留學,1984年獲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傳播博士學位,返臺任教政治大學新聞系,並再次參與《科學月刊》,擔任總編輯、社務委員、基金會董事等職務。 2013年1…」的新頁面)
- 2025年1月11日 (六) 09:38 高明 (歷史 | 編輯) [5,960位元組] Pailinch(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 ==高明== 高明,1909年4月6日生於江蘇高郵。初名同甲,入學後自更名為明,字仲華,一字尊聞。父雲軒為晚清秀才,精通曆算之學。幼承家教,耳濡目染,即有志於學術<ref name=":1">黃慶萱,2006年,〈故國文系高明教授學述〉,《師大校友》第330期,頁33-36。</ref>。」的新頁面)